英特尔和微软,谁是中国IT业第一垄断
英特尔作为一家历史悠久的硅谷公司,曾经是IT业最重要的创新力量,其深厚的企业文化使得英特尔在媒体形象、合作伙伴和政府关系方面,始终表现出温文尔雅的绅士风度。虽然面对竞争对手和主导产业格局,英特尔手段强硬,毫不留情,深刻体现了格罗夫"偏执狂才能生存"的策略思维。但是,英特尔也始终也没有失掉彬彬有礼的外在。
目前中国IT业虽然貌似强大,市场规模数据也十分惊人,但是事实上这个产业十分"空心化"。市场主要由国际厂商的产品所主导,产业利润也主要为跨国公司所获取。像联想、方正等规模领先的国内IT企业都利润十分微薄。当下,在中国收入超过10亿美元以上的跨国企业包括英特尔、IBM、惠普、Cisco等,以它们在中国的人均产出看,利润率十分惊人。但是,由于很多产品都在境外(或者香港等地)交货,然后由买家各显神通。因此,这些公司相当部分的收入不会体现在中国公司的收入上,也不会对中国税收和国家财政有所裨益。
英特尔CPU占PC成本的15-30%左右,CPU的价格、广告补贴、供货时间都直接主导了PC厂商的毛利率,甚至可以完全控制联想等国内PC厂商的利润和市场份额。因此,业内人士有一个并不夸张的说法:谁是杨元庆真正的老板?不是柳传志,而是英特尔!
微软在软件业的垄断地位登峰造极,但是由于微软在中国的收入目前只有英特尔的1/10,加上微软在中国存在着广泛的替代产品--未经授权的复制和使用。因此,微软的垄断其实还没有充分显示出来。加上近年来Linux的崛起以及国家对竞争产品的扶持,政府采购政策的制约,微软的垄断已经开始受到一定制约。而现在的英特尔,不但如日中天,而且人们对它的垄断几乎毫无防备......[全文]
挑战英特尔
当下的全球IT业最富有意味的事件,莫过于Wintel(微软-英特尔)双寡头垄断势力在美国面临越来越强大的挑战、开始趋于衰落,却在中国市场不断上升、走向权力颠峰!
它们攫取了中国IT业的主要利润,制约和影响了整个产业生态的健康发展,控制和主导着整个产业的发展格局和成长步伐,极大地损害了消费者的正当利益,并且严重威胁到中国的国家安全!
然而,今天中国IT业第一大垄断却不是微软,而是英特尔!
圈内人语:谁是杨元庆真正的老板?不是柳传志,而是英特尔!
英特尔在这次无线局域网国家标准(WAPI)推出后的种种表现,显露了它利用垄断力量对国家政策正常制定和推进的恶劣影响。可以肯定,中国IT业需要将挑战英特尔垄断提到异常紧迫的高度!从2004年开始,无论是中国芯的蓬勃崛起,AMD的强势出击,还是各种国家标准的出台,各方媒体舆论的导向,都决定了挑战英特尔垄断已经成为最大的焦点所在。垄断,铺天盖地!挑战,刻不容缓!
《挑战英特尔》积累了作者近10年的相关研究和写作材料,内容详实,全面深入,具有极强的可读性。这是继1999年《起来--挑战微软霸权》之后,又一部极具冲击力的颠覆业界观念之作。挑战英特尔垄断是全球共同的任务,是业界长期的使命,全书具有全球性的视野,绝没有限于狭隘的民族情绪。
《挑战英特尔》一书深入透视了英特尔从创新者到垄断者的发展历史和蜕变过程,深度透析了英特尔垄断手段和危害,剖析了垄断的本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可以相信,本书的出版将全面触发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将直接影响并塑造未来中国IT产业格局和国家发展战略和政策。必将成为2004年中国IT业最大的热点话题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