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网易科技报道:你是怎么策划《远去的海归》这个封面选题的? 谷龙:由于《知识经济》北京新闻中心刚成立,我们也想做一些对业界有影响、对整个产业都有帮助的的文章。在这个前提下,一个记者提出来是否可以关注海归的生活状况,不过他当时的想法只是做一篇小的文章。我把这个想法扩大,就成了这期的封面报道。 网易科技报道:你对目前的海归有什么看法? 谷龙:海归生活不好了,都变"海待"了。从被追捧到被淡忘,再加上IT环境渐渐不景气,我们把目光对准"海归",但是最后发现让海归变化的原因是"国际化",由于中国企业逐渐与国际接轨,因而海归则变得不那么特别了。 网易科技报道:听说你为了这个封面选题做了一个沙龙? 谷龙:确切地说,是书生公司正好每月都做一个主题沙龙,我把这个选题搬到了沙龙上,请了一些海归参加:比如中关村管委会人力资源处处长王立平以及欧美同学商务会会长王辉耀。请他们来谈谈对中国环境的感触以及自身的生存状态等。 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又发现了一些有趣的话题:比如中关村对海归的政策等。同时还对不同年代海归的想法像断代史一样做了分析。 在沙龙后又安排了记者去跟海龟聊他们的故事。 网易科技报道:不错,这个选题有一种人文主义的关怀在里面。 谷龙:是的。这也是我的观念,以后可能要逐渐把《知识经济》往商业周刊的方向带。
有两组数据值得我们关注: 据国家人事部门统计,自1978-2003共25年间,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已达70.02万人,分布在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到目前为止,累计回国留学人员达到17.28万,仅2003年回国人数就达2.01万人,比上年度增长12.3%.另据人事部介绍,我国81%的中国科学院院士、54%的中国工程院院士、72%的“九五”期间国家“863计划”首席科学家是留学归国人员,他们在载人航天工程、高温超导、人类基因组序列“工作框架图”绘就等重大项目和高科技领域的重大突破中,以及在夺取抗击非典胜利的斗争中,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海归是一个时代的音符。”他们随着国门开放、出国热的兴起而开始站在知识经济时代的风口浪尖。 海归给我们带来了管理、资金、技术、人才和新思想、新意识;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VC(风险投资),促进了WTO词汇在国内的普及。如专家所言,“海归给我们带来了改革的生产力要素,推动了我们改革的发展。” 海归猛一从咸水扎到淡水生活,这些年来,生活怎样?海归是怎么走来的?雁过留声,海归留下了什么?他们的命运究竟如何? 同样站在风口浪尖的《知识经济》杂志,关注海归这样的族群,关注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财富观,终极目标是为了探索知识改变命运、知识创造财富、知识改变社会这样一个永恒的话题。 本文将试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海归是中国政府和企业国际化的产物,曾在一定程度上承载着我国全球化进程的使命。今后随着国际化的加剧,到我国融入“地球村”一定程度之后,海归终将悄然逝去。 其时,将不再有海归与土鳖之分,海归更将成为一个历史的名词。浏览全文
11月17日,一项名为“海归搜索行动”的海外留学与归国人员现状大调查正式启动。这是中国首次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专门针对海外留学与归国人员的大型权威性调查。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内地约有70万名留学生赴海外求学。到上世纪90年代后期,越来越多的海外留学人士开始回国创业,形成了一股回国潮,一个新名词—————“海归”应运而生。据统计,截至2003年底,共有近17.28万名改革开放以后出去的留学人员回国发展,且人数还在增加。浏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