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维度看华为
......
华为与思科的知识产权诉讼以和解告终,标志着华为在这次“国际化入围考试资格小测验”中,证明了自己的“合法身份”,甚至赢得了众多国际企业的刮目相看。这是一个重要的开端。
但是,迈出国际化这一步的华为,与世界一流公司之间仍然有很多级台阶必须去跨越。华为国际化的继续深入,带来的将会是更多、更关键、更紧迫的“世界级考验”。我们把视角从一场官司的输赢扩展到一家中国公司在国际化过程与国际对手间以一对多的复杂博弈,还可以再将视角扩展到华为向世界级企业迈进的漫漫征途,对这个刚刚开始的历程的观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任正非这些年正在通过怎样的努力,艰难地将中国最优秀的这家公司带上更高的台阶。......浏览全文
战争与和平——华为与国际对手复杂的竞争与合作史
......
7年前,摩托罗拉的高层人士和任正非第一次会面。出人意料的是,当时营业额只有几十亿元人民币的华为总裁任正非表现冷淡,几乎是一付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样子。
华为早年喊出了为中华之崛起、做中国通信企业脊梁的口号,任正非也一直处于激情状态,但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实际上,在与西方企业正面碰撞之后,激情之余的任正非头脑非常清醒,他已经意识到,借助强者之力求得更大发展,是中国企业必须要走的一条道路。这些年来,任正非关于合作求发展的主流思想基本没有变化。
而7年前的任正非备受跨国公司打压,想要和别人合作,却没有人理睬自己这个分量不足的中国小公司,因此和摩托罗拉的第一次会面就显得有些勉强。当时的摩托罗拉高层人士表现出了惊人的远见,认为这家营业额还很小的公司绝非池中之物。几次接触下来,任正非发现对方很有诚意,这样就开始了合作的谈判。......浏览全文
弱强合作的逻辑
......
应诉思科知识产权侵权指控的16个月中,华为的海外销售倍数增长,成为一个国际化公司。华为与国际对手的较量从中国市场延伸到了国外市场,这场诉讼是华为迄今为止经历的所有较量中最登峰造极的一次。而不为人知且更加惊心动魄、玄机四伏的,其实并不是表面上激烈对峙的官司,而是私下里华为与各路对手间绵延数年、以一对多、劲敌与盟友关系并存的极为复杂的竞争与合作史。如果哪一天华为与思科并肩合作了,也不是什么不可思议的事。华为与国际企业的“战争与和平”,充分反映了中国企业在发展壮大中无法回避的“竞合难题”。
只有永远的利益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在与思科的较量中,华为的接入服务器取得了60%以上的中国市场份额,而在中低端路由器方面,华为也成为思科在中国市场上最大的竞争对手。此时,思科首先伸出了“橄榄枝”,希望与华为在路由器产品方面合作,条件是将中国市场中低端产品的生产制造交给华为,而华为放弃在高端产品上的研发。这实际上是希望华为成为思科在中国区域的代工基地,这种“施舍”的条件,任正非当然不会接受。......浏览全文
华为“西化”的起点与终点
......
华为这两年的演变到底是什么套路?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套路?仅仅停留在表面上去分析任正非发动的这场“西化”变革是不够的,因此,我们必须首先把时间拨回到10年前。
那时候,华为已经和巨龙一起成为中国农村市场主导的通信设备商。不过就在华为即将在国内市场成就霸业的时候,任正非却在思考另一个问题:《华为基本法》。......浏览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