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开始对IBM景仰是从原IBMCEO郭士纳的《谁说大象不能跳舞》开始的,郭士纳的描绘让我们有种感觉“IBM是一个优秀的、令人尊敬的企业,以致特别众人对IBM帝国顶礼膜拜的典范。

  《大象真的能跳舞吗?》也许很多人还停留在对IBM品牌的原有感知和郭士纳上……

策划制作:刘阳 010-85180163-8215 
网易科技独立调查
没有了PC业务,对IBM技术形象影响大吗?

会;
不会.
投票结果
你使用了IBM的产品或服务吗?

有;
没有.
投票结果
你有ThinkPad笔记本电脑吗?

有;
没有.
投票结果
以后你还会买ThinkPad笔记本吗?

会;
不会.
投票结果
IBM网站也已经公布合作

网友精彩评论

  我用的是IBM,现在成了国产机了.我想越来越多的东西都会打上:MADE IN CHINA。


  次收购是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他可以推动中国计算机业的发展和进步,同时还可能开发出更适合中国民情的电脑类产品。这样总比让外国老毛子挣足了我们中国人的钱好。

去年蚀20亿 负资产53亿

  向IBM收购旗下全球性个人计算机(PC)业务,这是中国企业有史以来的最大宗的海外收购。不过,该业务去年亏损2.58亿美元(折合20.1亿港元),资产净值为负6.8亿美元(折合53亿港元)。[详细]

提供免费或廉价PC优势不再

  Stahlman称IBM PC部门的出售对该策略提出了质疑。IBM常常为得到咨询服务合同而提供免费或廉价的PC机或笔记本电脑。如果IBM出售了PC业务,它也就不再有这方面的优势了。[详细]

惠普能赚钱 DELL还在不停扩张
为什么IBM就不行?

  在1994年之前,IBM一直是该领域的领头羊。但从那以后IBM的PC销售额却不断下滑,亏损也逐步加大,1998年其PC业务的亏损已经达到了9.92亿美元。后来,IBM决定不再通过零售方式销售PC,并采取各种措施削减成本包括将部分制造业务外包。[详细]

出售PC后 技术形象将大受影响

   与IBM 公司相比,戴尔、惠普作为首选PC技术供应商的形象要好得多。出售PC部门还将使IBM公司摆脱几乎无利可图的市场。
   在与戴尔、惠普的PC大战中,IBM 公司几乎没有取胜的可能,因为,与IBM 公司的技术优势相比,客户更青睐前二者积极的价格策略。[详细]

  别人能挣钱的业务,为什么IBM就不行?

  出售PC业务,只能证明戴尔惠普的路线正确!

  国外人士指出要收购IBM pc 只需要5亿美金就够了!而联想却付出了12.5亿,多加上了自己的一份买身契!

  交易的结果是联想买下IBM PC五年的使用权?而IBM却得到了永久得到联想身体的一部分。五年后,BMPC还是IBM的,而联想却在自己身上永久的盖上"IBM奶牛"的烙印。

  神舟董事长吴海军再次“炮轰”联想,称其15亿美金收购IBM PC业务的行为是:“人家扔掉的垃圾,有人捡起来。还拿过来披在身上,说自己多么光彩”。

  花旗美邦表示,联想(0992)收购IBM个人计算机业务对其不利。再者,收购价过高,根据IBM分析员指,收购价不应多逾5亿美元,因有关业务仅收支平衡。该行调低联想目标价,由2﹒61元降至2﹒02元,评级维持「沽售」。

巨人技术形象曲高和寡

  高昂的价格决定了中小企业的望而却步,而IBM的对手正是凭借着供应链优势所营造的低价把控了日益蓬勃发展的中小企业市场。

  在个人消费市场,曲高和寡和一脉相承的设计难以取悦普通消费者,高昂的价格更是拒人于千里之外。[详细]

技术转化为产品的能力差

  IBM拥有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而且在半导体、CPU、操作系统等非核心业务上都有不逊于英特尔、微软的实力。

  然而,技术专利转化为产品的能力,一直以来是IBM公司的“软肋”所在,反应在市场上,IBM是技术的偏执狂,产品往往晦涩难懂,易用性差。 [详细]

不能把握机遇 扶植了无数竞争对手

  IBM失去了太多的机遇,这包括IT行业的操作系统、CPU、网络产品三条必经之路却分别让位于微软、英特尔和思科。一位IBM的中国高层叹息,IBM历史上最大的决策失误就是一手扶植起了像微软、英特尔、思科这样的竞争对手,并最终被挤到了夹缝当中。[详细]

保修开支连年不断增长

   IBM由于它的一些PC机中存在的故障零件,在2003年1月至2004年1月,IBM保修费用开支不断增长。
  从2001年大约为4.52亿美元,占净盈利的4.5%;至2004年前六个月为3.65亿美元,占净盈利的7%。[详细]

   我们应该好好地学习一下韩国人的一点精神,想当初他们在一片荒地上建汽车厂时,美国GM的老总就笑话他们肯定要失败的,但是他们最终还是成功了,看看现在中国街上的韩国车也不会比日本、欧美的差多少了。可一开始韩国民众也不是花钱买性价比远远不如日本、欧美的韩国车。中国人应该要有更强的民族精神,支持民族企业的发展。

   我觉得今天是所有中国IT员工扬眉吐气的一天,我们终于收购了世界级品牌的公司,我们应该感到自豪!祝愿新联想一路走好!

   希望中国不要步韩国收购AST的后尘!希望历史不要重演!谨慎!谨慎!再谨慎啊!

部分文章来源于《知识经济
   渠道问题多多。而且即使发现了问题所在,也不能立竿见影得到解决。这是大象的“悲哀”。...

压货的“悲剧”

  前面我们说过,IBM以销售量为绝对导向。因此,IBM每年对产品的销售额定得比较高,这就要求其渠道也能完成这个销售量,强行把货放到渠道中去,这就是“压货”现象,“压货”对渠道的影响主要反映在中低端产品上。[详细]

每个产品都建立了自己的渠道

  但在Server中低端产品渠道上,由于国内厂商的崛起,比如,浪潮、曙光等厂家,逐渐在吞吃这块市场份额,DELL也占据了一定份额,因为在中低端,Server产品的技术含量不是很高,加上产品竞争、渠道之争的激烈,问题就显而易见了。[详细]

压货致使竞争力下降

  IBM给企业压货,老板就会施加任务给销售人员,我们每个Sales每个月要完成上百万的销售额,任务很难完成。做IBM产品,渠道利润非常薄,有时几乎没什么利润。[详细]

赝品代替真品谋利润

   如果用一个假模块(如光纤模块)替换真模块,一块正牌模块的价格在一万多元以上,而假模块只要几千块钱,这样只要换5个这模块,就会大赚一笔,实际上这种情况在IBM渠道中大量存在。[详细]

  以前,IBM产品品牌度高,竞争对手不多,又有蓝色快车这样的全国性联网服务,这些成为说服用户选择IBM产品的很好理由,因此“压货”问题还不是很突出。但是随着产品选择不断增多,用户选择越来越趋于理智。从产品的竞争上来说,IBM与同类产品相比,要贵30%,用户所追求的是产品的性价比,而不是某一个品牌,再加上现在其他品牌的服务网络也在增加,因此,从客户角度来说,发展到现在,人们对品牌的依赖度也在下降,从这点来看,IBM的竞争能力无疑在减弱。

   “IBM即是服务”的理想至今仍很遥远……

业务转型 利润没有转型

  2004年第3季度的业绩一经披露,业界哗然。《商业周刊》曾评论说,“IBM公司虽然一直高谈提高服务方面营收额的战略方针,但是有趣的是第三季度财报中居功至伟的却仍是IBM的软件和硬件。”[详细]

服务业务的繁荣只是表面现象

  IBM其全球服务部门的收入分别是第一季度111亿美元、第二季度113亿美元和第三季度114亿美元,服务业看似稳定增长的表面繁荣,实际上是停滞不前。”而惠普服务业收入则比上个财季增长13%。[详细]

通过水货谋取暴利

   每年通过走私等非法渠道入境的笔记本数量均值为6万台左右,2000年至今,仅进入中国市场的IBM水货就足以让我国税收损失达数亿元;IBM利用行货、水货在中国市场大赚特赚。甚至连本应免费的维修都成为其赚取高额利润的强有力的手段。 [详细]

水货维修生财之道

   从国外购买的IBM笔记本电脑如果在中国维修的话,必须支付每次800元人民币的配件成本费用。表面看来,IBM此举似乎是为了加大打击中国的水货走私力度,实际上,IBM无疑又为自己开辟了另外一条大把赚钱的捷径,在中国腎BM水货维修也为IBM带来了一笔庞大的收入。[详细]

  大象能跳舞,郭士纳的一相情愿罢了!失去了PC业务,IBM的其它业务也将收到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