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cimg.163.com/gzit/20040308/images/0308-4.gif) |
■
北京娱乐信报 张煦 |
|
在传统影像领域中落败柯达的富士开始发力中国市场。富士在中国的种种举措显然已经完全把宝押在数码上 |
|
|
事实上,目前柯达在中国的数码冲印店已达8000余家,而富士为2000余家。森泰造承认:“感光材料无法在华生产,确实是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富士中国原来希望通过与中国企业合资、合作的方式来实现当地生产,但最终没有美梦成真。森泰造说:“因为进口所需要承担的高额关税,为富士数码冲印店抬高了 |
|
门槛。”自去年乐凯与柯达合作之后,富士在传统影像领域中的失意已经显露无遗。森泰造认为:“2003年富士中国的彩色胶卷市场占有率比此前的15%-20%有所下滑。”而在数码领域中,富士却一直保持领先地位。据称,富士胶片2003年4月至2004年3月中,销售额达236.70亿美元,数码化比例已经达到60%。[全文] |
|
|
|
|
![](http://cimg.163.com/gzit/20040308/images/0308-5.gif) |
■
新华社记者 段世文 |
|
在争夺中国感光材料市场中,富士再一次败北。富士希望就是有朝一日中国能放开对感光材料领域的限制 |
|
|
原来遍布街头的富士冲洗店如今已是踪迹难觅。柯达在全国的彩扩连锁店已有近9000家,而富士彩扩店已萎缩到2000家左右。技术上,富士开发的冲印设备全球领先,而柯达没有设备自主开发能力,用的大多是其他企业甚至包括富士的设备。既然如此,为什么柯达会在中国市场上一家独大,而富士却节节败退? |
|
为打破僵局,已由绝对优势地位滑落至弱势地位的富士,一度想与一直置身事外但经营日衰的乐凯合作,以打破僵局。柯达见状,也赶紧向乐凯大抛“媚眼”。为争夺乐凯的“芳心”,富士、柯达无不使出浑身解数,斗法耗时数年。最终,由于柯达给出了更优厚的条件,赢得了乐凯的青睐。[全文] |
|
|
|
|
|
|
![](http://cimg.163.com/gzit/20040308/images/0308-4.jpg) |
森泰造
2001年5月起至今,任富士胶片(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兼总经理。 |
柯达借与乐凯合资,成功地阻击了富士在中国的发展步伐。原本,富士极有希望与乐凯合资,一旦合资成功,富士有望一举改变在中国市场长期落后于柯达的不利局面,但富士短视的中国战略让它失去了这次绝好的机会。也许为了扭转不利局面,富士再次作出了短视的举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