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科技 > 网易科技 > 正文

谣言一张嘴辟谣跑断腿 假出天际的谣言怎么还有人信?

0
分享至

俗话说,谣言一张嘴,辟谣跑断腿。

但有些人,就算你跑断了腿,也休想给他成功辟谣。

比如这样的,猪崽都会说人话了? | 微博截图

于是我的内心缓缓打出了一个?这么假的东西怎么会有人信?以及,想给身边人辟谣,真的没法子了吗?

这谣言假出天际,怎么还有人信?

但他们不知道这是谣言啊。

人们轻信谣言的原因之一就是,他们根本不知道这是谣言,看到一条新闻,读了,获得了新信息,记住了。错误的信息就这样被轻而易举地存入了大脑。而且,越是对于不熟悉的东西,就越可能记住错误信息。

举个例子,假如一个人不了解澳大利亚,此时有人跟他说“我朋友住在悉尼,澳大利亚首都”,当有人再问他相关的内容时,比如“澳大利亚的首都是哪里?”,他就更容易回答“是悉尼”;但如果一开始听到的是“我朋友住在堪培拉,澳大利亚首都”或“我朋友住在澳大利亚”,就不会答错。

另外,日常对话有个默认的倾向,就是把听到的信息当作是真的。对话中传递的信息带有“相关性保证”,听众会假设说话的人会努力做到真实、切题、清晰,除非已经有明显的证据表明他说的是错的。还有研究认为,要理解一句话,至少必须暂时接受它是真实的。

图 | pixabay

在这个网络发达的时代,还出现了大批自封“专家”的人。一般来说,对某个主题越是了解,就越有可能声称自己听过一些根本不存在的“专业词汇”,这种现象被称为“过度宣称”。在生物、文学、哲学、地理和金融等领域都发现了这一现象。就拿生物来说,人是怎样评估自己对某个特定生物学术语的了解程度的呢?这部分取决于对生物学整体的了解程度。

在一项实验中,研究人员让49名参与者看一份生物学术语清单,并已经事先提醒他们其中有一些词是瞎编的。但即便如此,那些自认为是“专家”的人仍更自信地称自己熟悉这些术语,比如“元-毒素”或“生物-性”。

最怕的就是,这样的自封“专家”,其实自己根本是一知半解,轻易听信了一些不靠谱的研究后,就以为自己特别懂了,开始给别人瞎“科普”;而听的人还真以为他是专家,信了他的邪。

刚辟的谣,怎么这么快就卷土重来了?

这不是你的错觉。费尽心力苦口婆心辟的谣,只需一周就会变回去了。

杜克大学的认知心理学家安德鲁·巴特勒(Andrew Butler)和同事发现,纠正错误信息并非不可能,但效果可能只能持续不到一周。

50名学生参与了巴特勒的研究,他们被问了120个基础科学问题,比如骆驼驼峰中存储了什么?人体中哪个器官清洁血液并产生尿液?哪类动物是恐龙的近亲?等。一半的参与者在知道正确答案后立即再次做了相同的测试,结果86%的错误得到了改正;另一半参与者在知道正确答案一个星期后进行了第二次考试,但这回只有56%的错误被订正了。

提问:驼峰里储存的是什么呢?| pixabay

随着时间的流逝,相信谣言的人又将信回谣言。

这是为什么呢?

有关社会判断和社会说服的大量研究表明,当某一信息与人们认为真实的其他事物一致时,就更容易被接受。人们会评估它与其他事实和看法的逻辑兼容性。一条包含知识的信息一旦被接受,就拥有了高度的抗变化性;越是难以变化,这个兼容知识库就越大。也就是说,与其他知识的兼容性增加了误导性信息被接受的可能,同时降低了将其成功纠正的可能。

比如说这条,如果有人相信“童子尿”的各种“神奇作用”,这符合他的世界观,那他就很容易相信这条谣言 | 微博截图

有的谣言还特会讲故事。

某个信息是否会被接受为真,还取决于它是否适合用于各种故事,是否能让故事具有连贯性。故事若想称之为故事,必须没有内在的自相矛盾,要用与人类动机和行为的常见假设相一致的方式来组织。好故事容易被记住,哪怕有什么没提到的细节,故事的一致性也填补了空白。形成连贯的故事后,它就很难再被改变:在故事中,每个元素互相佐证,任何元素的更改都可能让这个故事听起来有点怪。

再看一下这个“猪崽会说话”的谣言,故事编得多好?| 微博截图

还有些谣言总是反反复复出现,一天能出现好几遍。

而人们越是反复看见谣言,就越可能觉得它是真的。早在1945年,经典的谣言传播研究就已经指出,战时谣言的最强预测因子是简单重复。即使没有共识,重复效应也可能会产生一种可感知的社会共识。在2007年的一项实验中,研究人员将参与者多次重复暴露于同一说话人说的同一句话中,结果发现,读到这句(相同、单一来源的)内容次数越多,越会认为这句话是被广泛传播的。

但其实它只是被同一个人重复说了好几次而已,并没有什么广泛传播。

谣言如此顽固,想辟谣可怎么办?

首先,要避免自己中招。

西北大学的心理学家戴维·拉普(David Rapp)提供了三个避免落入谣言陷阱的方法:

① 立即对信息进行评估,防止大脑存储错误信息;

② 想想来源。反直觉的是,拉普的研究发现,人们使用来自可靠来源的不准确信息的可能性要大于来自不可靠来源的信息;

③ 当心真实的谎言。都说最成功的谎话是十句真一句假。当事实与谣言混杂在一起时,人更容易被说服和欺骗。

网友表示给家人辟谣太难了 | 微博截图

接下来就是四个可以提高辟谣成功率的方法,如果身边的人总不听劝,或许可以尝试一下:

1. 反复辟谣

2011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如果错误信息被大脑编码,反复辟谣有助于减轻(但不能消除)错误信息的影响。但要注意的是,不管辟谣一次还是三次,不管谣言被编码时多弱,已经造成的影响都很难消除。

2. 讲个好故事

内部一致性在评估真相中起着关键作用,辟谣之后产生的空白可能反而会促使人们依赖错误信息。辟谣时讲清因果关系可以填补这个空白。

伊利诺伊大学厄本那-香槟分校的社会行动实验室和宾夕法尼亚大学安嫩伯格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检查了8个研究报告中的20个实验(涉及6,878名参与者和52个独立样本),对不同研究中的实验结果编码和分析,并测量了呈现错误信息的效果、揭穿错误信息的效果以及错误信息的持续性。结果发现,简单地指出错误或只是简短地解释在很大程度上是无效的。辟谣时说得越详细,揭穿谣言的效果越好。

还有研究表明,若想降低错误信息的持续影响,可以提供一个替代的说法,而且这个说法应该解释清楚原来的信息为什么不正确。如果还能揪出谣言背后的动机,效果就更好了。

3. 让他思考

要注意的是,虽然辟谣时说得越详细,揭穿谣言的效果越好,但辟谣的详细程度与谣言的持久度却呈正相关。不过分析同时表明,如果听众自发地给辟谣找了个解释,谣言的持久度便会降低。因此,可取的做法是鼓励听众去思考和反驳一开始听到的谣言。

4. 用他的世界观说话

很多人表示给家里的老人辟谣最难,世界观的冲突可能是背后的原因之一。辟谣时最好使用与听众的世界观相吻合的方式,即便是辟同一个谣,针对不同的人也有不同对策。2010年的一项关于“文化认知”的研究表明,以与世界观相辅相成的框架来解决问题可以增强人们对信息的接受度,而如果信息的框架不同,这些信息则会被拒绝。

哪怕只是简单地修改措辞,也可以让人感觉世界观没有受到那么大的威胁,从而更容易被接受。

现如今,网络、社交媒体、电视等各种技术将我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每天收到的信息铺天盖地,真假掺杂,泥沙俱下,想逃都难以逃脱。不看头条了还有微博,卸载了微博还有朋友圈在,关闭了朋友圈还会从群里收到各种信息……说实话,想要逐条鉴别真假可太难了。

但我们还是可以努力做得更好一点,对听到的信息不盲从,确定有靠谱的辟谣后,讲故事举例子,掰开揉碎讲给身边人,都能帮自己和他人从洪水般的信息中保持一些理性。

今天的一个收获是,麻麻说N95口罩和推荐的医用口罩有用,那么普通口罩是不是戴了也没用?我说:不是啊,普通口罩也可以防止别人的吐沫星子直接喷你脸上,那就比不戴强。特别是在低风险的地方,比如空旷的户外,通风良好、人员密度低的工作场所,普通口罩也就基本够用了。

麻麻:哦,你这么说我就懂了。

延伸阅读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王阳:我这辈子最对的决定,就是和蒋欣分手后,娶了小4岁的妻子

王阳:我这辈子最对的决定,就是和蒋欣分手后,娶了小4岁的妻子

娱乐圈酸柠檬
2024-03-29 16:20:14
2024款奥迪Q7内饰正式曝光,三联屏+按键换挡,预计63.28万起售!

2024款奥迪Q7内饰正式曝光,三联屏+按键换挡,预计63.28万起售!

美食观点
2024-03-29 08:30:11
南大碎尸案告破,刁爱青死亡真相,通灵者揭露:是前世的孽缘纠缠

南大碎尸案告破,刁爱青死亡真相,通灵者揭露:是前世的孽缘纠缠

洞鉴历史
2024-03-28 15:36:10
上月仅卖出3台车,这五款车感觉要凉凉!降幅大增,却卖不动

上月仅卖出3台车,这五款车感觉要凉凉!降幅大增,却卖不动

户外小阿隋
2024-03-27 11:18:29
全面狙击理想,问界M8谍照曝光,理想还能守住销量底线?

全面狙击理想,问界M8谍照曝光,理想还能守住销量底线?

车毂轆
2024-03-29 08:50:58
真实欧洲:大部分行业收入2000-3000欧!工资没比中国多多少!

真实欧洲:大部分行业收入2000-3000欧!工资没比中国多多少!

杂谈哥闲谈
2024-03-18 19:58:16
怎么这些支持俄罗斯的人,都喜欢在美国买房?

怎么这些支持俄罗斯的人,都喜欢在美国买房?

走读新生
2024-03-28 18:49:46
董卿露面老到认不出!头发稀疏似秃顶大妈,但穿碎花裙气质仍优雅

董卿露面老到认不出!头发稀疏似秃顶大妈,但穿碎花裙气质仍优雅

时髦范
2024-03-27 11:48:09
荒唐!干部死守防村民烧秸秆,光餐费就花了十多万,结果还是烧了

荒唐!干部死守防村民烧秸秆,光餐费就花了十多万,结果还是烧了

皖声微言
2024-03-29 17:14:12
案例:年轻女孩到KTV应聘,自称很能喝酒,经理:真的不合适!

案例:年轻女孩到KTV应聘,自称很能喝酒,经理:真的不合适!

佑宛故事汇
2024-03-27 18:14:21
“五不管”的美国教育部

“五不管”的美国教育部

尚曦读史
2024-03-28 08:34:03
3月29日突发要闻,突然得知一个重大消息,或将产生史诗级影响?

3月29日突发要闻,突然得知一个重大消息,或将产生史诗级影响?

股市皆大事
2024-03-29 14:15:17
杨瀚森一战创8纪录比肩姚明:NBA选秀报名仅剩29天 52-21顺位徘徊

杨瀚森一战创8纪录比肩姚明:NBA选秀报名仅剩29天 52-21顺位徘徊

颜小白的篮球梦
2024-03-29 09:33:48
世界报:乌克兰战争可能会在今年结束

世界报:乌克兰战争可能会在今年结束

老马拉车莫少装
2024-03-27 23:45:14
局长去世人走茶凉,全局只有女副科长去吊唁,三年后女副科成正局

局长去世人走茶凉,全局只有女副科长去吊唁,三年后女副科成正局

史论纵横
2024-03-22 10:33:21
太欺负人了!53岁的中年女人,竟把两个20出头的姑娘给比下去了

太欺负人了!53岁的中年女人,竟把两个20出头的姑娘给比下去了

静静时光
2024-03-22 12:26:38
俄罗斯对莫斯科暴恐事件的应对已经快成一个笑话了

俄罗斯对莫斯科暴恐事件的应对已经快成一个笑话了

青花大瓷盘
2024-03-24 23:59:56
葛斯齐曝光汪小菲举报大S真相:大S单方面毁约,具俊晔强行抢孩子

葛斯齐曝光汪小菲举报大S真相:大S单方面毁约,具俊晔强行抢孩子

仙人掌说娱乐
2024-03-29 16:04:26
性欲与寿命的关系,不管你是否修行,一定要知道!

性欲与寿命的关系,不管你是否修行,一定要知道!

闻心品阁
2024-03-25 20:57:09
赶紧躲!俄罗斯驻波兰大使拒绝波兰外交部传唤并已离开波兰

赶紧躲!俄罗斯驻波兰大使拒绝波兰外交部传唤并已离开波兰

老马拉车莫少装
2024-03-28 18:40:53
2024-03-29 20:48:49

科技要闻

雷军:我们是卷王,建议BBA车主感受下时代

头条要闻

甘肃13岁男孩杀害8岁女童 最高检同意追诉其刑事责任

头条要闻

甘肃13岁男孩杀害8岁女童 最高检同意追诉其刑事责任

体育要闻

拒绝为国出战,他是足坛"天选打工人"

娱乐要闻

胡夏被曝有孩子!工作室火速辟谣

财经要闻

张维迎:如何正确理解企业家精神?

汽车要闻

找回久违的开怀大笑 试驾小米SU7 Max

态度原创

艺术
游戏
房产
公开课
军事航空

艺术要闻

专访|“提香·花神”策展人:用经典再现威尼斯画派

《崩坏星穹铁道》首个全服活动,在大富翁里赚钱,榜一竟是我自己

房产要闻

官宣!三亚这片区迎重大教育配套!周边楼盘、小区最全盘点来了!

公开课

30岁之前,你要学会的13件事情

军事要闻

乌方声称击落两枚俄"锆石"高超音速导弹 俄方未予回应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