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科技 > 科学探索 > 正文

首期探月工程副总师姜景山:中国探月总一次性成功

0
分享至
网易科技重磅推出全新系列栏目《科学大师》,汇聚顶级科学家,畅谈科学愿景,分享科学智慧。本期上线《科学大师》第11期,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首期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姜景山。



撰文|章剑锋

策划|杨霞清、张祖韬、郭浩

出品|网易科技《科学大师》

姜景山,生于1936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国家“863”计划航天领域专家委员会顾问,中国首期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他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应用系统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推动了中国载人航天应用系统的建立和发展,也是中国探月工程及规划的推动者和主要参与者,组织和领导了首期的绕月探测工程。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用微波探测技术从月球轨道上对月面进行探测的方法,并工程实现,中国科学家因此得以绘制出世界上第一幅“微波月亮”图。

一,现在的载人登月,在月球上是过不了夜的,上去了马上得回来,为什么?因为还没有解决在超低温下能保温的宇航服,不能长时间在上面停留。

二,美国、俄罗斯失败多,只有40%的成功率,一半以上都失败了。探月工程上,到目前为止我们是每一次都一次性成功。

三,经过三十多年,月球上面究竟怎么样了、美国当年的阿波罗计划究竟对不对,我们得去看一看。

四,在遥远的外星的什么地方,太阳系之外更远的地方,存在类地星,上面就有可能存在类似地球的生命。

以下正文:

据央视报道,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实现在月球背面预选着陆区软着陆,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

人类的航天探测器第一次历史性地抵达月球背面。

“中国的尊严从哪儿来?就从科技发展中来。”谈吐淡定从容的姜景山,语调一转,铿锵有力,言词中忽然多了几分激动,“如果没有两弹一星,没有现在的科技进步的话,谁瞧得上你呀,那就没有尊严。

自称“80后”的姜景山,出生于1936年,他的身份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原主任,在中国航天史上三大里程碑工程中——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探月工程,都有他的身影,尤其在后两项工程中,姜景山更是集推动者、领导者和参与者三种职能于一身。

2004年,中国探月工程正式启动,已经在人造地球卫星和载人航天工程中摸爬滚打了近50年的姜景山被任命为工程副总设计师,成为探月工程“两总”体系里面的一位骨干成员(“两总”指总设计师和总指挥两个管理体系)。

入列新团队的姜景山,身边有一批牛人伙伴:总设计师是“两弹一星”功勋孙家栋院士,还有两位副总设计师分别是战略导弹和运载火箭专家龙乐豪院士、航天测控专家陈炳忠,应用系统首席科学家则是欧阳自远院士,这都是中国航天界响当当的人物。

“总指挥就是管资金、管进度,管各方面调度,总设计师就是专门抓技术。技术要是出问题了,就得打我们的‘屁股’。”

姜景山风趣地说道。

美国和前苏联在四十年前就已经进行过一轮太空竞赛。探月,中国属于新起之秀,在技术实现上,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可想而知。用姜景山的话说,中国的科学家要在前所未有的压力中创新和突破。

姜景山记得,为了掌握对月球的遥感数据分析、处理能力和经验,最开始他们就采用土办法,在北京郊外航天城中搭建一个试验场,用一个直径四米、高八米的圆筒模拟月球,反反复复地用各种仪器进行绕月测试。

“不完成你上不了天啊,所以条件有限、技术有限、经费有限,就启发你创新。”姜景山说,“困难有时候是创新的源泉,能引发人的创新思维。”

这个情形,和他27岁参与两弹一星试验的场景有些相似,那时候一穷二白,中国是什么都缺,姜景山记忆中,科研工作者完全是靠着一腔激情和热血在打拼,夏天加班,没有空调,男孩子们都是穿着短裤干活,最好的福利,就是每人发一小袋饼干。

出任探月工程骨干后,姜景山忙着技术攻关。他承认,在些重大技术疑难面前,偶尔他也会动摇和怀疑,比如探月装备的材料必须通过超低温关,开始屡屡失败,心里就有点打鼓,眼见着离上面规定发射的日期越来越近,不能松懈,到处找材料,物理分析,还得要一点也不能马虎地进行下去,最后终于取得技术实现。

他说,“要有困难必须克服的决心。”

2007年嫦娥一号升空,用微波遥感探测仪从月球轨道上对全月面进行微波探测,中国科学家借助探测数据,绘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幅“微波月亮”,并获得了多项月球探测数据。中国微波遥感技术的开创者就是姜景山,而用这项技术探测月球也是他提出的,这在国际上之前没有人做过。

姜景山告诉网易科技记者,微波遥感技术不仅在探月工程中将一直使用,今后在更远深空的探测上,比如火星探测,也将会用到微波遥感技术。

嫦娥一号的微波遥感仪对月球背面也进行了相应指标的探测,比如月面亮温、区域介电常数、月壤地貌、矿产等,对月球背面微波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经过前期的研究,这一次,嫦娥四号就要在月球背面着陆了。

中国的探月工程分为“绕、落、回”三个阶段,绕月和落月巡视探测阶段已经完成,近年将进行落月、采样返回阶段。姜景山在完成一期任务之后,从副总设计师岗位上卸任,但现在还依然担任着探月工程高级顾问,他也是三阶段任务完成后的探月后期工程顾问,相关的专家会议他都需要去参加,遇到重大问题需要决策,他还得表态。

“这个热情还有,这个责任心也还有,总觉得国家需要,可以出点主意。”

中国将对月球进行怎样的进一步探索?月球会不会成为中国走向深空的跳板和中转站?人类常驻月球和火星能否实现?中国为什么必须探月并走向深空?中国探月的开创性何在?深空中究竟有没有外星生命存在?

带着这些问题,网易科技专访了姜景山院士,听一听他是如何讲述、展望中国深空探索进程的。

一,着陆月球背面,人类前所未有的创举

网易科技:嫦娥四号着陆在月球背面,姜教授,您能和我们讲讲这其中的意义吗?

姜景山:这个月球,它老在那儿转,所以无所谓背面、正面。这个定义是我们站在地球上,能够看得见的,认为它是正面的,看不见的地方,我们就说那个是背面。因为轨道的原因,地球的转动和它的转动在同步,所以月球有一个面我们永远看不到,并不是它不转,它也转。

我们研究月球,等于也是研究整个宇宙的一部分,包括我们地球的起源。

月球本身是一个完全暴露在宇宙当中的行星,所谓的暴露,是说宇宙里面有很多射线、粒子,都往月球身上打,因为它没有大气层保护,所以几十亿年过来,有很多宇宙射线或者粒子身影留在上面,我们研究月球,可以通过对它的分析,研究宇宙的起源,宇宙的射线、各种粒子,它的成分,跟地球有关的地、月的关系、深空的一些东西等等。

有人会问,地球上的很多事还没有干完呢,为什么一定要到月球上去?为什么去那么多次?举个例子,多次去了以后,逐步逐步将月球变成太空中观测地球的一个平台,比如在月球上安装相机、安装雷达、安装一些探测器,反过来研究我们的地球。地球上发生的很多事情,那就看得很宏观了。地球上发生的一些灾害,可以看得很清楚。这样可以解决人类生存将遇到的很多问题。

在月球研究上,我们定了四个目标:一个是对月球本身的研究,离开它,在轨道上研究,也可以从地球上研究,这个叫做对月球的研究;另外一个是在月球上的研究,落在月球上,研究月球或者月球周围的环境;第三个,是围绕月球研究,在我们的轨道上围绕月球研究。第四个,是把月球作为一个探测基地,研究更深的领域。

网易科技:着陆在月背,怎么看它的开创性?

姜景山:嫦娥四号我们要做国际上从来没人做过的,让它有控制地下降到月球的背面。背面降落在哪儿呢?我们嫦娥一号、嫦娥二号上去探测的时候,觉得月球的南极有特殊的意义。所以这次我们是落在南极,这是落在有意义的地方,不是落在哪些没意义的地方。

网易科技:也就是说在背面能顺利降落,这个挑战可能比在正面着陆更高。

姜景山:高得多了。要怎么控制呢?我们发射了中继星“鹊桥”到月球背面,使月球背面能与地球建立信号联系。这一段信号盲区就由“鹊桥”解决了。着陆的时候,我们地球上的指令先传到“鹊桥”上,然后再通过鹊桥传输到嫦娥四号,这样就把控制链形成了。

网易科技:也就是说,这意味着今后中国要是想实现360度的登月,都是没有问题的。

姜景山:没问题,是。

二,月球会成为中国走向深空的跳板吗?

网易科技:月球会成为我们地球成走向更远的太空的一个跳板或者基地么?

姜景山:这是我们定的四大目标中的最后一个,就是把月球作为一个基地,或者把它作为跳板。现有观点也说,月球上面既然有不少我们往更远的地方去的原料、水,还有燃料,我们到月球以后,就地取材,能不能把这种燃料在月球上进行补给。另外,人在那上面可以休息休息,将来人要到更远的地方去,先落在月球,补给水、燃料,各方面都做好准备,人在那也要做一些整顿,然后再往更远的地方去。

我们现在是嫦娥四号,以后还有嫦娥五号,我们现在正在研究探月的后续工作,因为嫦娥五号取样返回,“绕、落、回”到明年就基本结束了。剩下的问题就是后续我们做什么。其中有一个就是在月球上面建立科学研究的基地。

网易科技:常驻月球,会不会像地球上的南极或者北极那样,就是中国在那里建一个站,美国或者俄罗斯也分别建站,会这样吗?

姜景山:现在这个问题是存在的,所以国际上有公约,月球谁先去占了谁算数,但你不能垄断。地球上的南极、北极也有公约,约定你不能把那个地方作为你的殖民地,大家一起用,月球也一样。我们去探测月球,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中国也得去占一个位置。

所以月球本身现在不属于谁的,美国人已经开始在卖月球的土地,很便宜,那个现在当然没有实际意义,但是过了几十年以后,那不能说没有实际意义。

网易科技:在月球上建立基地,是不是也会引发又一轮的竞争,或者叫登月热潮?

姜景山:这个问题问得好,我们也讨论过,开始我们说叫基地,后来你太合适,所以我们把它叫做科学探测基地,科学探测意义很多,不是一个狭隘的用意。

网易科技:在月球上建基地,人要在上面生活,技术上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姜景山:关键问题是温度。为什么呢?月球上昼夜温差太大了。而我们嫦娥一号很大的贡献就是,卫星本身突破了零下100多度低温,没有出问题。我们做的微波遥感里面,最主要的问题是天线都暴露在外面,试验的时候常常崩溃。大概是经过一年多攻关,最后才完成的,能达到零下一百多度,它照样能够成型,能够作为天线正常使用,这个是我们科研攻克下来的。

我们的航天员在月球科研基地里,要有能适应超低温的环控生保系统,然后基地的建设一定要是保温的,基地也会是封闭的,所以得有相应的条件。现在的载人登月,在月球上是过不了夜的,上去了马上得回来,为什么?因为还没有解决在超低温下能保温的宇航服,不能长时间在上面停留。但是我们的嫦娥一号、二号,已经解决了电池的问题,这个电池可再超低温下工作,能为基地保持恒温提供电源,我们现在可以自己做同位素电池。

三,中国率先打破了国际探月宁静期

网易科技:目前来看,在国际上,我们国家的探月应该是走在前面了,可以这么讲吗?

姜景山:还不能这么说,我们现在做的有些工作,是美国和原苏联几十年以前做的,因为美国在几十年以前拿回了380多公斤的月球样品,我们现在还没有实现。要承认,美国、原苏联,甚至包括欧空局,他们的水平在一些方面都比我们高,

但是,探月三十年间的宁静期,我们中国把它冲破了。所谓的宁静期,是说这三十年里别国谁都不探月登月,而中国启动了另一波探月阶段并一直有规划地推动,这个是美国也承认的,俄罗斯更是承认。

网易科技:美国他们会跟进我们吗?

姜景山:他们都已经提出了未来谈月季花,他们跟进以后,也许会比我们走得快,因为他们基础比我们好,经济实力比我们强、技术水平比我们高,这一点我们还得承认。所以我们任务比较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不能跟着他走,我们得有创新。所以这次落在月球背面,这就是我们的创新。我们不必比他们一定要强到哪儿去,但是至少我们所做的事情是你没做过的,某些方面甚至我比你好,比你先走一步。

现在如果放在整个的探月方队来说,我认为,我们中国大概能够处在第一方队,美国第一、俄罗斯第二、中国第三、欧空局第四,下面是印度或者日本,就不确定了。这其中一个最硬的衡量指标,就是看你有没有能力登月、有没有登过月,所以中国为什么敢说我们是第三,就是这样。

网易科技:您以前也讲过一个观点,就是中国已经进入国际深空探测俱乐部,拥有了发言权了,怎么理解这个发言权?

姜景山:国际上每年都有一些重要会议,最主要的是美国出资的探月深空探测系列的国际会议,我参加过两次。第二次是因为由于我们有嫦娥以后,他邀请我做这个分会的报告。这说明我们中国已经是有话可讲了,所以所谓的发言权,你首先得有东西你才能发言,就是你的实力。中国有了,我做了,你不服不行,我告诉你,我有这个结果,这个数据,那是他主动邀请我们去做报告的。后面还有两次,一次是在中国台湾,一次是在日本,三次都是邀请我们去做报告。这就是发言权。

四,中国探月的科学数据一定要面向国际公布

网易科技:我们国家在嫦娥四号前已经向月球打了三颗星了,前面这一阶段的工作,出了哪些成果?

姜景山:我们嫦娥一号任务中,微波遥感技术是全球第一,国际上没有的。所以国际上对我们很重视。那些年我就比较忙,到处邀请我做报告,参加国际会议。我们用微波探测仪在月球轨道上转,全月覆盖,整个的月面我们都看到了,正面、背面都看到了。美国的阿波罗只是以降落点来作为样本,扩大为一个全月模型,不太靠谱。我们则根据探测仪的数据绘制出一张全月微波良温图,把它叫做“微波月亮”,是全球第一幅微波月亮图。当然也实现了其他一些科学与应用目标。

比如通过探测,对月壤的密度、它的厚度进一步研究。月亮厚度,根据我们的研究成果是平均5到6米,和美国人讲的不一样。所谓的月壤,因为它老受射线或天体的撞击,所以月球表面很松软,像柴灰一样,一脚就能踩下去。所以它的密度很小。月壤最深大概100米,最浅大概是几公分。

月球成型多长时间,以前说是四五十亿年,我们推测可能比它还要短一点。因为它出现的时间越长,月壤会越深。我们的结论是月壤比原来想的浅,说明月球历史大概三十五亿年左右,不到四五十亿,这也是我们的结论。

当时发射嫦娥一号,我们是安排了两个,“嫦娥一号”和它的备份星“嫦娥二号”。因为嫦娥一号是第一次出去,万一不行,那就得第二个上。所以我们安排了备份,结果,第一个完成的相当好,成功进入月球轨道,完成探测后,又受控撞击月球“丰富海”地区,展示了中国探月各项技术的成熟性和先进性。

“嫦娥二号”,我们就把它的飞行轨道由原来的200公里下降到100公里,所以我们的月球可见光图像,它的分辨率又高(48:33)了,像我们人看人似的,我如果往前走会看得更清楚,所以分辨率高了。最后我们做出来一个7米分辨率的全月球的可见光图像。

轨道改变,又一切顺利,燃料还剩了很多,后来我们决定,干脆让嫦娥二号往更远的地方去,去到月地拉格朗日2点那个区域,就是推到地月引力平衡点,为将来二期登月做准备,嫦娥四号的中继星“鹊桥”现在就在那儿。

在那儿完成任务以后,还有燃料,干脆让它往更远的地方走,相机打开,一路走一路看,中间我们探测到了一些小行星,一直走到7000万公里,现在听说已经是将近1亿公里的地方,已经测不到了。但是大家相信它还继续在往太阳系的边缘走。

嫦娥三号着陆在月球正面,解决的重点技术问题就是怎么样下去。它要巡视,要走相当一段距离,首先得落到我们想落的地方,怎么样让它由100公里,下到10公里,然后再下2公里,对下面看得很清楚,再降下去。所以我们完全成功,在上面玉免号还可以与嫦娥互相照。

网易科技:全面和具体的探测数据我们会完全公布么?

姜景山:嫦娥一号的时候,国际会议上相关专家提出了很多问题,有些是很刁难性的,但是没问题,因为数据我都有了。我的观点是,探月这样的一个国际性的重大科研,必须得到国际上认可。

2007年到现在,11年了,我们是部分数据公布了,在未来应该是全部公布,至少嫦娥一号、二号要公布。技术上的东西我可以不公布,但是科学数据一定要公布。

五,月球究竟是怎么形成的?

网易科技:对月球形成及历史的研究,是探月科研目标之一,从科学家的角度来讲,目前对于月球的起源有什么样的说法?它的历史比地球要短么?

姜景山:差不多,有一个理论,说月球是在地球形成时从地球甩出去的,分离出去的。很早的时候,月球本来不像现在这么硬的,也有水,也有冰,开始的环境和地球都一样,所以国际上有一种说法,月球是地球形成初,旋转的时候蹦出来的。另一种说法是,月球原来就是气体,转着转着就越来越凝固了,说法多。

从我的角度来讲,月球是从地球上甩出去,这个可以接受。无论从时间、距离、轨道上来看,我觉得这个能够接受。从气体凝固变成月球,我反而不太接受。

六,探月卫星为什么升空成功率会高于外国?

网易科技:我们国家11年间一共要打五颗星上去,好像美国当年打的不止这些,有十多个。

姜景山:美国、俄罗斯失败多,只有40%的成功率,一半以上都失败了。应该说我们的效率要高很多。一个我们前面已经有发射过地球卫星的技术成果和经验,我们为了上去,会不断做各种各样的检测和实验,俄罗斯和美国就比较粗,十几天就发射,所以失败多。

中国做事都是一环一环扣着的,有前瞻性。十年以后做的事,现在就得安排技术论证和实验了,证明行了,我才能去做,因为我们国家也不能说不差钱,我们失败不起。虽然说允许失败,但是作为科学家来说,你不能老失败呀,我们总希望一次成功。探月工程上,到目前为止我们是每一次都一次性成功。

在管理方法上面,美国他们也没有非常有效的,像我们中国的“两总系统”,在管理上就很成功,总设计师、总指挥,分担技术管理和行政管理,各司其职又合力来做。再加上我们国家的体制,确实好,能集中力量做大事,这就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这个,别的国家真没有。

另外,不管怎么样,美国、俄罗斯,他们成功也好、失败也好,都在技术上封锁我们,现在当然不是没有他们的技术就不行,就上不去了,但他们的一些实践材料、案例,可以作为参考,至少他们失败的东西我们可以参考,避免走弯路。

七,嫦娥探月的自主创新体现在哪里?

网易科技:姜讲授,我们国家的探月工程,可以理解为是一个完全自主原创的、从无到有的这样一个工程吗?

姜景山:应该说,这个项目工程本身是我们自己国家独立自主的研制,至于里面有些参考一些国外的失败的教训和案例,这个谁都需要,美国也一样,也需要。

当然,有一些关键的元器件,还得进口,从国外买。这些东西我们自己是有能力做出来的,就是投资比较大。我的看法,关键的核心元器件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咱们国家自己原创,饭碗必须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里。

另外一点,国际上最新的探月活动,是由中国重新启动的,如果中国不去启动,等别人启动,就要往后拖了。所以我们出去参加国际会议,美国和国外的一些专家,都会向我们提很多的问题,这说明他也需要,也想了解。

网易科技:怎么理解中国重新启动了国际探月活动这件事?

姜景山:国际上对于月球的研究和探测,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的,1969年美国人阿姆斯特朗第一个登上月球,那是一个高潮,以后相当一段时间,二三十年没有人做,都是空白期。

当初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互相竞争,谁都不想落后,美国启动探月,就是为了跟原苏联竞争。因为第一颗人造卫星是苏联发的,第一个太空探测器是苏联的,美国落后很多了。美国干脆就选择打到月球,进行了阿波罗计划。

后来苏联解体了,冷战结束,美国在探月方面走到第一。这个事情又很花钱,风险也很大,项目多经费不能继续支持。再一个是,美国已经从月球上拿回来380多公斤的月球样品,到目前为止,还没处理完,这已经接近三十多年。这样,国际探月竞争就冷却下来了,国际上叫探月“宁静期”。

到中国嫦娥一号正式发射升空,这已经是2007年了。我们中国人现在要去,这是最好的机会,在谁都不去的时候,经过三十多年,月球上面究竟怎么样了、美国当年的阿波罗计划究竟对不对,我们得去看一看。

八,美国为什么后来停止登月了?

网易科技:之前有人提出质疑,说美国当年的登月是一场骗局,他们并没有登上月球。

姜景山:美国人是不是真的到那去了,我出去讲课的时候也有人问,到目前为止有不少人认为那个是假的。我的观点,那是真的,他们是真去了,真正登月了。从当时美国的科研水平和现在从月球轨道上看到的一些踪迹,似乎能看到他们当年的着陆点,尽管不是很清楚,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确认,但我自己本人认为美国人是去过的。

网易科技:美国当时带回来了300多公斤月壤,资料上讲他们四十年前也送过我们一点,有这回事吧?

姜景山:美国代表曾经来访时,送了我们一、两克,算是外交姿态吧。欧阳自远院士(探月工程应用首任首席科学家)后来负责研究,他是中国第一个接触这个的科学家。

美国带回来的样品还在处理,就是说这个样品究竟是什么,属于哪一类矿石,这个矿石里面有什么成分,能不能看到水的存在,这些他们都要研究。因为太多了,所以在这三十多年期间,登月的事没谁干了,你再上去有什么用呢?人也去过了,物也送上去过,样品也拿回来了。

网易科技:在带回来的样品中,有研究上的发现么?

姜景山:有,美国人说,氦3这种物质在地球上几乎没有,可是月球上很丰富,氦3是比较安全的原子弹、氢弹的原料。我们的嫦娥上面的微波探测仪,一个目标是探测氦3的资源量。美国人说是100万到500万吨。我们嫦娥一号、二号估计出了比较准确的量,我们认为这种资源在月球正面、背面都有,比较普遍。没有那么多,可能接近100万吨。这是我们中国的嫦娥一号微波遥感探测给国际的一个结论。到目前为止没有人说不对。

九,高层公关:中国科学家合力推动探月工程的实施

网易科技:一般人可能不知道,我们国家实际上近三十年中一直在为探月和深空控测做着准备,您是最早一批投身其中的科学骨干,给我们讲讲当时是怎么确定下来要干这件事的?

姜景山: 我们国家“863”计划里就有探月研究的内容,这个启动是比较早的。我们国家的探月是先从科学家层面推动的,我也是其中一份子。那时候我相对年轻,到处跑,到处游说,这不是空口说白话光凭一腔热情,我们也有很多的研究和方案。

当时的国家科委主任宋健院士,他是战略家,他说,老姜你们是不是研究一下探月这个事?我当时是中科院空间中心负责人,就组织了探月方案小组,同时其他方面也有大概两三个组,都在研究。我们的结论是觉得一定要去,但不是现在。第一个问题是没经费,当时中国经济比较落后,做这么大的工程,钱不够的。最后宋健说的,那咱们继续深入研究,继续研究了大概十年多。

上世纪末,正式组织论证。那时候我突然得了病,正在住院治疗,国家成立了探月领导小组,讨论科学目标,2000年,我从医院被找去参加会议。那时候已经启动方案论证,讨论了科学目标、工程目标,当时叫做经济技术可行性论证。

经济上,这时候已经能支撑了,我们国家发展突飞猛进,那时候GDP都是两位数增长,所以宋健院士说,我们有能力,给你几十个亿,先不要多。嫦娥一号,我们当时用了大概14个亿,很少。也有人说16个亿,反正14到16个亿之间,什么都包括了,有人计算相当于修两公里地铁。

我们在经济技术可行性论证以后,觉得完全没问题,肯定成功。就在2004年正式批准立项了,孙家栋院士是两弹一星的功勋,任务很重,还得请他出来当总设计师,我和其他两位同志龙乐豪、陈炳忠共同担任副总设计师。

网易科技:按今天的话来讲,这个工程的启动,你们科学家群体也下过一番力气进行高层公关的。

姜景山:我们底下的这些科学家,大家意见一致,孙家栋院士,他很有权威,给我们打气说,你们别动摇,一定要干。因为他资历在那儿,他能够得着总理层面,我们当时就只能够得着宋健院士(副国级)。

向高层领导人倡议很重要,你要是根本够不着上面,在底下说半天也没用。当时,领导也比较重视,听得进去,而且据我所知,我们国家领导层早就有了这方面的决心,早在周总理那时候就已经有这个意思,中国一定要进行深空探测,只不过当时我们的卫星还没有上呢。所以对领导的意图了解,然后我们再去促进和推动,我们只是起一个加速作用,是帮他下决心。

十,“不占领北极、南极,我们没有发言权,月球也一样”

网易科技:亲历和见证了我们国家航天、探月工程的起步和发展,您有什么特别不一样的感触么?

姜景山:我们这一代人比较重视国家的尊严、民族的尊严,我希望我们的后代,也要继续有这个意识。作为一个满足国家需求的科学家、科技工作者,应该总是要把祖国的需要、人类的需要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没有这个,干科学少了动力。

我是从苏联、美国回来的,留苏六年、留美两年,我搞工程技术,在美国进不了研究核心区。在我们已经掌握技术和经费能够承受的时候就要探月。当初也有人认为没必要再去月球,因为别人做过了,我们不做了,改做火星吧,暂时还没有条件,怎么办?别人有是别人的,别人封锁,我们根本拿不到资料,所以还得自己干。

中华民族要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你连这个都没有,你怎么立足?我们用地球的两极来说明,两极为什么大家都去了?说明不占领北极、南极,我们没有发言权,月球也一样。

十一,更远深空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

网易科技:您是航天工程上的科学家,您相信外星生命的存在吗?真有外星人吗?

姜景山:从哲学上来说,肯定存在。不一定是人,高等动物肯定存在。我年轻的时候也是一个UFO爱好的狂热分子,但是后来又觉得,这玩意儿现实生活中可以解释的说法有多了,对UFO事件就不大相信。但是在遥远的外星的什么地方,太阳系之外更远的地方,存在类地星,上面就有可能存在类似地球的生命。

今后我们要开展火星的研究,其中之一就是火星是不是也曾经有过生命。现在科学家们经过分析,火星可能存在以微生物形式存在的生命,甲烷、氮、氢、氧,火星上都有,关键是水,火星上的水可能比月球多。宇宙很大,我相信外星生命的存在,至于是什么生物,是什么存在的形式,那就难说了。

网易科技:目前来讲,火星是人类最理想的一个移民点,是吗?

姜景山:现在火星是人类认识的比较明白的一个天体,所谓的明白,比月球当然还差一点。但是月球在我的心目当中,或者如果按照严格的定义来说,月球还不能算是深空,它离地球很近。

火星不管怎么样,还是有大气,月球是没有大气层的。月球现在降落下去那么难,就是因为真空,降落伞不能用。到火星,降落伞就有用。

将来改造火星,就要创造条件。如果人要去,目的是载人,那里就得有适应人生存的条件,要往这个方面发展。

网易科技:嫦娥五号之后,我们大致会怎么继续迈步?

姜景山:探月后期的规划,这个已经出来了。在2049年前,我们要建立月球科研探测基地,中间会去人登月,我希望是在2035年就实现基地建设。载人登月,之后火星探测、载人登火。更进一步的深空探测,我们也有一些目标,就是更接近于科学研究了。

比如太阳系的起源与早期演化、类地行星与太阳系天体的比较研究、生命与相关物质的起源和演化、太阳活动与行星际空间环境、小天体撞击与灾害效应、深空可利用资源的开发利用前景评估等,基本上都在这一个大的框架内。

延伸阅读
内容版权归网易科技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在微信公众平台发布。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西飞新厂房外,一架架大飞机的出现,引来了西方卫星的重点关照

西飞新厂房外,一架架大飞机的出现,引来了西方卫星的重点关照

蒋福伟
2024-03-19 10:05:30
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接连公开发表涉华负面言论,外交部回应

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接连公开发表涉华负面言论,外交部回应

新京报
2024-03-18 20:36:05
刚刚,英王室再爆核弹级大瓜:凯特王妃满血回归!还升级了?!

刚刚,英王室再爆核弹级大瓜:凯特王妃满血回归!还升级了?!

北国向锡安
2024-03-19 08:24:09
去掉罚球,本赛季至今,库里22.7分,杜兰特22.5分,詹姆斯多少分

去掉罚球,本赛季至今,库里22.7分,杜兰特22.5分,詹姆斯多少分

天气如你
2024-03-19 01:27:14
都市车界|特斯拉Model Z来了!

都市车界|特斯拉Model Z来了!

齐鲁壹点
2024-03-18 16:19:35
香港导演脑袋瓜子都拍肿了:为什么我拍不出《周处除三害》、为什么找不到人演陈桂林?

香港导演脑袋瓜子都拍肿了:为什么我拍不出《周处除三害》、为什么找不到人演陈桂林?

港叔
2024-03-18 10:37:51
羊肥啦,开宰!美国动手打劫华人首富!这次,中国不说话

羊肥啦,开宰!美国动手打劫华人首富!这次,中国不说话

新财迷
2024-03-18 10:54:16
何猷君陪妈妈冒雨赏樱花,并拍民国写真,64岁四太罕穿旗袍好惊艳

何猷君陪妈妈冒雨赏樱花,并拍民国写真,64岁四太罕穿旗袍好惊艳

鑫鑫说说
2024-03-19 11:54:13
忙不过来!选妃多达 146名,母女通吃,粪坑藏百万赃款

忙不过来!选妃多达 146名,母女通吃,粪坑藏百万赃款

安妮Emotiong
2023-09-19 10:30:21
破案了,邯郸初一学生被杀案,原来早有预谋,家长们一定要注意

破案了,邯郸初一学生被杀案,原来早有预谋,家长们一定要注意

手工制作阿歼
2024-03-19 11:47:02
岳阳张森(男,1999生),被执行枪决!

岳阳张森(男,1999生),被执行枪决!

掌上岳阳
2024-03-17 23:57:23
被问为何不卖TikTok?周受资回应:影响太大,我们到底做错了什么

被问为何不卖TikTok?周受资回应:影响太大,我们到底做错了什么

林希爱历史
2024-03-18 11:59:34
是招聘还是讽刺?7000多家央国企开启春招,门槛却把大学生看笑了

是招聘还是讽刺?7000多家央国企开启春招,门槛却把大学生看笑了

莫将离
2024-03-10 22:25:43
排队四小时才吃上的湘菜,湖南人第一个嫌弃

排队四小时才吃上的湘菜,湖南人第一个嫌弃

新周刊
2024-03-18 12:11:22
俄选举刚结束,迎来位不速之客,乌总司令儿子,求普京给个新身份

俄选举刚结束,迎来位不速之客,乌总司令儿子,求普京给个新身份

好笑娱乐君每一天
2024-03-18 18:55:39
我感受不到他们的爱国之情,只看到了反智的队伍在壮大

我感受不到他们的爱国之情,只看到了反智的队伍在壮大

杏坛金语
2024-03-16 20:24:03
最新后续!邯郸学生被杀,校长甩锅后,老师泣血发300字怒揭伤疤

最新后续!邯郸学生被杀,校长甩锅后,老师泣血发300字怒揭伤疤

平祥生活日志
2024-03-18 21:49:28
这姐的脸究竟用了啥?谁敢相信她已经51了!

这姐的脸究竟用了啥?谁敢相信她已经51了!

静静时光
2024-02-24 22:15:20
2024年“清明”不一般,“60年不遇,5大生肖不上坟”,哪5个?

2024年“清明”不一般,“60年不遇,5大生肖不上坟”,哪5个?

元芳
2024-03-18 20:57:35
逼近榜首!森林狼16分逆转横扫爵士 华子32+7+8死亡隔扣

逼近榜首!森林狼16分逆转横扫爵士 华子32+7+8死亡隔扣

醉卧浮生
2024-03-19 11:14:43
2024-03-19 14:00:49

科技要闻

1块顶上代5块!英伟达新王牌让世界用上AI?

头条要闻

班主任称被杀学生和3名嫌犯关系很好:未发现校园霸凌

头条要闻

班主任称被杀学生和3名嫌犯关系很好:未发现校园霸凌

体育要闻

温水煮青蛙,最后发现自己才是那只蛙

娱乐要闻

李惠利发声道歉!柳俊烈劈腿确凿

财经要闻

"围猎"三丰智能:合作方可能无实际业务?

汽车要闻

新能源车自燃率更低?院士9个数据错8个

态度原创

家居
时尚
房产
健康
公开课

家居要闻

意境折叠,品质与细节拉满的质感

想要提高穿衣品味的中年女人,看看这位博主穿搭,简约高级

房产要闻

杨浦定海街道154街坊地块项目公司拟37.5386亿元正式挂牌转让

喝酒脸红的人,更容易老年痴呆?

公开课

张雪峰:想多挣钱,得学理工科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