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1年电力线技术出现以来,以中电飞华为代表的电力线接入运营商、设备供应商"部落"不断受到各方面势力的"攻打":对"有无政策"的质疑、对接入资费及收入合法性的敲打、甚至对做试验网需要SP牌照以及SP牌照是否足够的舆论误导等等,一系列的争论从政策与市场竞争的角度被提出来。
但这种技术先天所具有的快速接入的优势使其成为新兴网络接入方式中的一道亮丽风景。它顽强地生存了下来,只是活得不那么舒服。
从用户的角度来看,电力线上网无疑是要比一些通讯公司的ADSL、各类电缆上网更为快捷方便,只要有电的地方就能上网,没有了单独布线的麻烦,无论这项技术是否符合尚未制定出来也不知道合时候能制定出来的标准,老百姓都会欢迎。
虽然,目前电力线上网在技术上有一些缺陷,但是科研机构正在努力攻关,业内人士认为,这些技术上的不足,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克服。从目前全国各地陆续有居民小区安装上网网络可以看出,这项技术已经可以商用化。如果非要说电力线技术上不成熟尚不能民用,实际上,我们也可以指出ADSL等其他宽带接入技术的一大堆毛病。
制约电力线上网的最大绊脚石是"政策风险".在国外,一项活动在决策前除了考虑收益外还需要考虑各种风险,比如不可抗力、股市波动、竞争对手、市场行情等等,但在我们中国,还需要认真考虑"政策风险",这是中国特色。在国外的经济活动也有政策风险,但其占的风险比重远没有在中国这样大。在中国,许多项目都要靠政策吃饭,正所谓"成也政策,败也政策".
现在的网络接入市场,电信、网通既是裁判又是选手的局面并没有随它们花样百出的拆分而得到改观。毫无疑问,以中国电信、网通公司为代表的"官营"网络接入服务商已经成为宽带接入市场发展的拦路虎。
所谓的电信拆分,没有从根本上打破目前电信市场被垄断的局面。这典型是玩纸面游戏。"中电飞华"们的出现,无论技术是否成熟,我们都应该让它在市场上有个摊位。电力线上网技术是否成熟、有利有弊应该让市场来检验,让用户来评判,而不是让它偷偷摸摸的在政策夹缝中成长。好的东西,自然会利国利民,不好的东西,市场也会将它淘汰。
我们相信,电力线上网因为它的先天优势(比其他网络接入方式快捷),所以必然会收到竞争对手的挤压。给电力上网一条生路,让它名正言顺地在市场上摔打。大浪淘沙,它有可能鱼变成龙,也有可能龙变成了鱼,市场是试金石,而不是由某个机构或者某几个人说了算。[阅读全文]
信息产业部原定于4月进行的电力线上网技术鉴定时至今日仍然没有启动。这给业界留下了较多猜测。由于鉴定会的推迟,国家电力系统原定于5月召开的大规模电力线上网技术推广会也不能如期举行。这其中有些什么缘由呢?请看《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陈志刚和见习记者徐俊霞的报道。[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