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网易科技频道/整理 |
|
过去几十年,英特尔利用"技术专利"为武器,为竞争对手设置重重障碍,现在,竞争对手以同样的武器、同样的手段,将英特尔置于被动局势。有道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
|
|
|
硅谷的一家小型芯片设计公司MicroUnity向英特尔和及其客户戴尔公司发起了一场影响广泛的诉讼,指控这两家公司侵犯了MicroUnity的7项多媒体处理技术专利。
2.25亿美元:与Intergraph达成和解
就像1997年时花钱了结诉讼一样,英特尔最终不得不再次“破财消灾”。英特尔公司于4月5日向Intergraph公司支付1.25亿美元,然后在未来一年的时间里分4次、每次2500万美元向Intergraph公司支付剩下的1亿美元。英特尔公司称,向Intergraph公司支付的2.25亿美元的部分或全部将摊入其2004年第一季度的成本中。
10年交换授权:起诉威盛以和告终
4月8日,威盛与英特尔侵权案正式宣布和解。根据威盛与英特尔宣布的协议内容,双方除各自撤回当前所有进行中的诉讼。依照双方协定,威盛将与英特尔签订长达10年的交换授权协定,同时可在5年内制造销售英特尔CPU兼容芯片组。
|
|
|
|
 |
■
中国知识产权报 仰泳 |
|
不少行业巨人因为忽视了竞争对手的破坏性创新而惨遭败绩,这种事情屡见不鲜。对英特尔而言,由于对手众多,当众多竞争对手初露头角时,想从中分辨出谁是真正的威胁者并非易事。英特尔已经是一个成熟的工业巨头了,难掩中年迟暮。 |
|
|
为了不被后来者从专利角度加以颠覆和超越,英特尔的预防良方是:以“反颠覆”来阻止破坏性创新的威胁。包括用赛扬系列芯片保护低端市场,并在芯片、主板及外壳各个层面展开竞争,以此降低市场的利润空间;英特尔的做法是将市场细分,并
|
|
彻底覆盖整个市场。在低端市场,降低价格,在高端市场,英特尔力争在性能上处于领导地位。
为了减少反击时的障碍,英特尔制定了公司的知识产权战略,不断完善专利体系结构,系列新产品均保持后向兼容性,不断申请专利,形成了较高的技术壁垒。强大的品牌优势也使得顾客转向“颠覆者”时要付出较高的转换成本,令竞争对手望而生畏。
《商业周刊》的分析称,如果英特尔的新战略能够取得成功,那将财源滚滚。英特尔的专利战略及其相关市场份额的想象空间很大,甚至大到足以再造一个英特尔。
|
|
|
|
|
|
|
 |
英特尔
英特尔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芯片制造商,它成立于1968年,1971年,英特尔推出了全球第一个微处理器。
|
芯片业的霸主英特尔连连诉专利侵权,拥有芯片专利的老大,竟被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欺负,大有英雄迟暮之感,难道英特尔真的老了?技术创新从来不是以金钱论英雄。虽然,英特尔投入研发的经费超过了整个行业其他公司的总和,但是,英特尔依然无法改变自己创新枯竭的局面。即使在英特尔最为擅长的渐进性创新方面,英特尔也居然开始落在AMD的后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