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专访 | 历史图集 | 历史图集 | 入选理由 | |||
![]() |
![]() |
![]() |
超级计算机是国家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我国超级计算机及其应用的发展为我国走科技强国之路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保证。 |
1958年8月1日,中科院党组书记张劲夫视察中,103机运行短程序成功。“有了!”张劲夫的这句话,意味着中国第一台通用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 此时距离全球第一台计算机,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ENIAC”制作完成已经过去了12年,但这依然是新中国科技发展史上浓浓的一笔,当时的研发条件是现在的研发人员无法想像的。 “听老一辈的研发人员说,那时的研发环境是封闭的,大家都只知道计算机的原理,但每个配件工艺都比不上国外。”曙光总裁历军如是说。 据他描述,当时西方国家对新中国有着各类的技术封锁,任何存储、硬盘等设备,想买都没人卖。存储用的是自己一圈一圈绕出来的线圈,自己做了一个脸盆大的硬盘,才只能装50K的数据。 再加上当时的大学中,还没有开设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数学这些专业,国内的人才严重不足,很多刚刚接受完培训的学生马上就变成了老师。 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下,苏联人给了我国研发人员很大的帮助。当时的苏联已经有自己的БЭСМ、M-3计算机,中科院计算所1957前派了15人去苏联学习,并通过政府渠道拿到了这两台计算机的整套图纸资料。 “在当时国内外的形势下,我们只能向苏联学习,别无他路可走。苏联对于我们国家计算机事业的开创是有着很大帮助的。”计算所第一任所长阎沛霖在回忆中这么写到。 为了应对科研人员偏少的难题,1956年,中科院计算所开始筹备成立,并集中了当时的二机部十局、总参三部、国防五院和大学等几个方面的科研人员一起研发。103机正是在这些研发人员不分彼此的工作中研制出来的。 而在研发成功取得经验后,这些人员又返回自己的单位,开展计算机技术的研发和教学,这也对新技术的普及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详细] |
自主创新需要宽容的环境——专访曙光集团总裁历军 |
|||||
|
超级计算机概述 | 关于超级计算机技术 | 我国超级计算机水平 | 中国高性能计算机性能TOP10 | |||
超级计算机通常是指由数百数千甚至更多的处理器(机)组成的、能计算普通PC机和服务器不能完成的大型复杂课题的计算机。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超级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我们把普通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比做成人的走路速度,那么超级计算机就达到了火箭的速度。在这样的运算速度前提下,人们可以通过数值模拟来预测和解释以前无法实验的自然现象。 |
超级计算机技术已不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美国IBM、日本NEC、中国曙光都已推出自己的超级计算机,但比较而言,以美国两院院士、“世界超级涡轮式刀片计算机之父”陈世卿博士为首的专家团队回归祖国后研发出的超级计算机仍然具有绝对的优势。 新一代的超级计算机采用涡轮式设计,每个刀片就是一个服务器,能实现协同工作,并可根据应用需要随时增减。单个机柜的运算能力可达460.8千亿次/秒,理论上协作式高性能超级计算机的浮点运算速度为100万亿次/秒,实际高性能运算速度测试的效率高达84.35%,是名列世界最高效率的超级计算机之一。 | 我国现阶段超级计算机拥有量为22台(中国内地19台,香港1台,台湾2台),居世界第5位,就拥有量和运算速度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但就超级计算机的应用领域来说我们和发达国家美国、德国等国家还有较大差距。 |
1、曙光5000A 上海 |
查看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