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图集 | 历史图集 | 历史图集 | 入选理由 | |||
![]() |
![]() |
![]() |
这是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也是沟通中国西北与西南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李白脍炙人口的吁叹,被人不断吟诵,流传千年。 蜀道难行。直到1961年8月15日,一条全长668.2公里的铁路,从陕西宝鸡通往四川成都。按惯例,它被成为“宝成铁路”。 这是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也是沟通中国西北与西南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铁路全线上,隧道共有304座,大、中、小桥1001座。整个宝成铁路工程打穿了上百座大山,填平数以百计的深谷,单填土石方就有6000万立方米,按高宽各1米算,可绕地球赤道一周半以上。 其实,在更久远的汉朝,就已经有了这样的乐府诗:“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历史上,险峻的地理环境还早就了蜀地的军事形势:“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这样的条件下,宝成铁路的诞生实属不易。 动工前,计划就遭遇了数次搁浅。1913年,中华民国政府就曾计划,在平汉铁路以西建造一条南北干线,连接黄河上游与长江上游之间的铁路交通。专家们曾就修建同(大同)成(成都)铁路进行过多次踏勘,终因工程浩大而作罢。后来,又经过多次勘测比较,曾选定天水至成都方案,计划称“天成铁路”,但也未动工兴建。 1950年到1953年,新中国的专家对天水至略阳和宝鸡至略阳两段又进一步勘测,终于选定了宝鸡至成都的方案。 1952年7月1日,成都端动工了。1954年1月,宝鸡端也开始了施工。 工程艰巨。[详细] |
宝成铁路概况 |
宝成铁路施工历程 |
宝成铁路特色景观 |
宝成铁路承担功能 |
|||
宝成铁路北起陕西省宝鸡,南行达四川省成都,与成渝、成昆两线衔接,全长669公里,是沟通西北与西南地区的第一条山岳铁路。全线隧道304座,延长84公里,大、中、小桥1,001座,延长28公里,桥隧总延长占线路长度的17%。 |
1950年~1953年国家对天水至略阳和宝鸡至略阳两段进行勘测,选定宝鸡至成都的方案。 宝成铁路于1952年7月1日从成都端动工,1954年1月,宝鸡端也开始施工,1956年7月12日两端于甘肃黄沙河接轨。1958年1月1日正式通车,全线采用蒸汽机车牵引,正式运营。 从1958年6月起,宝成铁路进行了电气化改造工程,1960年6月建成宝鸡至凤州段工程,1967年开始进行剩余部分改造,1975年7月1日全线完成电气化改造,成为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 |
著名的“观音山展线”,坡度最大达千分之三十三,是我国正线坡度之最,上坡时需要三辆电力机车前拉后推方可驶上秦岭站,下坡时一路刹车,火花四起,蔚为壮观。 |
宝成铁路主要承担西南、西北两大地区间的物资交流,是全国铁路网的骨架,对于沿线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不小作用。以后相继修建了广元至普济、德阳至汉旺、广汉至岳家山、青白江至都江堰等4条支线,促进了附近地区矿藏资源的开发。 |
查看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