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科技 > 互联网 > 正文

垂直社交创业报告(三):匿名社交真的性感吗?

0
分享至


文/ 网易科技 傅昊 制图/网易科技 张祖韬

【编者按】继本周三、周四连续推出“垂直移动社交创业报告(一)----职场社交”和“垂直移动社交创业报告(二)----同志社交”后,今天我们将推出移动社交创业报道第三弹----“匿名社交”。职场社交、同志社交和今天推出的匿名社交是我们对基于用户社会身份切入移动社交着重分析的三个垂直领域。

匿名社交在今年上半年突然火了起来,又一波大的创业机会似乎已经到来。短时间内有大量的匿名社交产品涌入到了市面上。但之后又有点沉寂。匿名社交是大浪淘沙,还是全军覆没完全没机会?我们下面就一起来探讨一下匿名社交。

本次报告的核心观点有:

·熟人匿名社交所满足的深层心理需求在客观上不具备可持续性

除了无聊之外,熟人匿名社交所满足的深层心理需求有两类:a)被动型好奇,是一种高精力成本的内容获取机制,容易导致精神疲劳,因此此类心理需求本身无法持久存续。b)不必承担责任的攻击倾向,这种心理需求反应在民事行为上可能是会被法律法规所禁止的。

·陌生人匿名社交所满足的深层心理需求在客观上不具备可持续性

除了无聊之外,陌生人匿名社交所满足的深层心理需求有两类:a)偶发性的分享需求,用户在产生匿名UGC时的行为模式是非常偶然、零散的。b)偶发性的好奇,用户在消费其他陌生人匿名UGC时的行为模式是非常偶然零散的。也就是说,在陌生人匿名社交平台上,无论是UGC的生成还是对UGC的消费需求都是偶发的。那么双向偶发的需求是否能够撑起一个可规模化、高复用率的社交平台呢?如果双向偶发需求的目标都仅仅是指向匿名UGC的话,答案应该是很明显的。

·陌生人匿名移动社交平台采用长篇UGC内容值得商榷

长篇UGC天然地与移动端用户行为模式不相符。这是因为:目前移动端屏幕只支持单任务操作,用户会自然而然的在打开一个任务之前对成本收益进行衡量。长期而言,利用大块时间在手机上随机阅读长篇UGC的机会成本过高,长期高复用率的可能性并不大。

·无论是熟人还是陌生人匿名社交都很难产生有效的社交机制

我们在之前的文章里谈到过关系维度的概念。人与人之间存在着持久属性各异的关系维度:比如兴趣爱好维度、性取向维度;比如价值交换维度、未来价值储备维度;比如感情维度、价值观匹配维度。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在匿名社交平台上能够找到可持久存续的关系维度吗?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还没有发现。

同时,我们计划在2015年初推出“网易科技创业系列丛书”第一部----《社交磁场》,将对社交领域的创业进行更为详实的剖析。我们在中国首个社交出版平台“赞赏”发起了《社交磁场》的首次社交出书,请点击“众筹社交磁场”。你赞赏,我们一起出书。

以下是“垂直移动社交创业报告第三部分”----匿名社交

匿名社交

由于匿名身份也是社会属性的一种,因此我们把匿名社交归在以用户社会身份切入移动社交的大类下。

我们看到目前市面上主打匿名的社交产品非常多,国内外能数得上的匿名产品就有20+。这种现象说明了两件事:

a)以匿名形式切入社交的进入门槛相对较低;

b)同质化非常严重,模式本身长期竞争力存疑。

从所针对的用户群来看,我们把匿名社交分为熟人匿名社交和陌生人匿名社交两类。市面上的熟人匿名社交应用主要有:无秘(iOS端为“友秘”)、秘密(Secret中文版)、乌鸦(已转型)等。

主要的陌生人匿名社交有:秘密(源自糗事百科团队,现CEO为张昊)、微密、Whisper(耳语)叽密等。

我们观察到,两类产品从产品形态上有逐渐重合的趋势,这从侧面反映了两个方向本身的发展局限性可能都是比较大的。

国内外其他的匿名产品还有:小声、抱抱、叽喳、BiBi、呵呵、吐司、秘密圈(YY旗下产品)、偷偷、悄悄话、匿名、猜猜、Solo、Leak、Rooms(Facebook旗下产品)、Wut、Rumr等等。篇幅所限,我们无法一一涉及,对于这些匿名应用,请感兴趣的读者自行展开研究分析。

另外,最近一款名为YikYak的匿名应用由于完成了对价在6000万美元以上的一轮融资而被频频提及。我们认为,YikYak的本质并不在于匿名而是在于LBS。因此我们会在本次系列报告的第三大部分对YikYak展开分析。

我们在匿名社交领域里进行了专访的CEO包括:无秘林承仁、秘密张昊、叽密(前称“叽叽”)钟明禄。

在这部分里,我们主要以无秘为例对熟人匿名社交展开分析。秘密(Secret中文版)和乌鸦则会作为补充案例进行分析。

由于我们是从中国市场的角度来进行行业和模式分析,因此我们把无秘作为熟人匿名社交的代表性产品加以展开分析。请读者把注意力放在分析本身而不要纠结于谁借鉴了谁这个问题。

基本情况:

无秘是互联网公司深圳二木科技旗下的一款移动端熟人匿名社交应用。无秘于今年4月初上线,主打朋友圈匿名爆料,在短时间里一飞冲天。但由于平台对负面UGC内容把控不足,“秘密”在5月8日遭苹果商店下架;5月20日,“秘密”改名“无秘”在苹果商店重新上架,随后又因为产品机制的原因被下架。在产品第二次被下架之后,无秘选择了通过与“友秘”合作而再次出现在了苹果商店。无秘最初的产品形态和美国的“秘密Secret”非常相似,无秘也因此背负了“抄袭”的名声和指责。在12月初上线的3.0版本中,无秘进行了大幅改版,推出了匿名信、分类频道和附近的人等新功能。

-创始人及团队

无秘创始人兼CEO林承仁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毕业后在美国亚马逊负责搜索引擎领域的技术工作。2009年回国创业,从事2B(面向企业用户)的个性化推荐服务,后转做2C的移动端阅读器无觅。2014年初,无秘团队决定彻底转型专做熟人匿名社交。

无秘创始团队具备多年的技术岗位从业经验,核心员工大多是来自BAT的技术类管理层。无秘团队内部没有头衔,开展项目时可以快速落实。目前所有核心成员都持有公司股份。

-融资情况

无秘方面未透露。

-部分运营数据

无秘方面表示注册用户为千万级别;单个用户获取成本不到1元。

无秘目前的产品形态描述:

无秘之前2.4.1版本的产品形态有四个区块:

展示(微博式的热门feed,分为全部、朋友圈、热门);发布;提醒;消息(IM形态,添加了群聊)。

另外,还有右上角的小点(添加朋友、反馈、设置)。

无秘在2014年12月初对产品形态做出了较大的调整,目前3.0版本的产品形态主要分为三个大的区块:

首屏为“首页”(展示了热门及匿名朋友圈的feed流);

第二屏是“聊天”(是和其他匿名用户之间以及群聊的聊天记录,可以实现IM功能);

第三屏是“发现”(分为“发现秘密”;匿名信;附近的人;匿名群聊;添加朋友等功能模块)。

在“发现秘密”模块中,无秘对UGC按照内容属性进行了频道分类,目前分出了10个UGC频道;“匿名信”功能则可以向用户手机通讯录、微信通讯录里的联系人发送匿名消息;“附近的人”是附近用户的列表;“匿名群聊”则可以看到朋友已经加入的群聊并选择是否加入。

产品链接:http://www.wumii.com/

目前的产品定位和所满足的用户需求:朋友圈的匿名表达和互动

无秘目前的slogan是:“没有不能说的秘密”。从无秘的slogan来看,无秘是希望用户没有顾忌的在朋友圈里说出任何想说的东西。从我们的角度看,这个slogan的侧重点在于鼓励用户尽量多的产生UGC,熟人元素体现的并不是很明显。

从无秘产品本身来看,现阶段无秘主要想要满足的表层需求有两项:

a)用户向匿名朋友圈发送信息的需求;

b)用户阅读匿名朋友圈并进行互动的需求。

无秘所能满足的实际心理需求我们会在下面进行分析。

产品开发策略:逐步增加原创元素

无秘在产品开发及上线初期较多的借鉴了美国熟人匿名产品Secret的产品形态,随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所进行的都是微调。最新的3.0版本则是出现了较大的UI变动并加入了较多的原创元素。

无秘最新推出的“匿名信”功能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向通讯录好友发送匿名信息的工具性功能;“频道分类”的出发点应该是希望引导用户找到感兴趣的UGC类别;“附近的人”模块的目的则是为平台引入了陌生人匿名社交的属性。

我们暂时仍然无法从无秘的产品形态演进中看出特别明确的战略指向。

用户管理:

-冷启动阶段及用户获取:从爆料到口碑传播

由于无秘在甫一上线时的定位是内幕爆料,因此一时之间有大量各种类型的内幕信息在平台上涌现出来,无秘的冷启动也由此而得以迅速完成。

由于无秘在短时间内受到了大众的关注,因此后期的用户获取基本都是通过用户的口口相传而传播的。无秘并没有做过多的产品推广,新用户获取成本较低。

-用户社交关系构建:使用用户的原有关系;探索新的关系形态

通常来说,用户在一款社交应用平台上都会形成一个在其他平台上所没有的新社交关系形态。由于无秘采用的是将通讯录名单导入后形成匿名朋友圈的形式,因此无秘用户所面对的仍然是他原有的社交网络,只是在表现形态上从实名变成了匿名。

由于无秘为用户提供了IM对话功能,因此用户也可以在参与UGC互动的过程中与其他用户发生一定频率的直接互动。3.0版本中推出的“附近的人”也可以看做是对LBS方向陌生人匿名社交的一种尝试。

瞄准的目标市场和后期发展形态:目前仍然不够清晰

由于无秘的目标用户群体过于模糊,因此我们目前无法对无秘的后期发展形态做出大致的判断。

A)秘密(Secret中文版)

秘密(Secret中文版|产品链接:http://api.secret-cn.com/)是美国Secret团队和策源资本授权给中国一支本土团队在中国国内进行运作的产品。目前Secret中文版的CEO是段侠,团队主要成员来自于疯狂猜图。我们在此不对Secret中文版进行评价,只是单纯的来看一下美国原版Secret的发展情况。

Secret可以说是所有熟人匿名社交产品的原型,它在美国应用市场上的表现如何呢?App Annie的统计数据显示,在今年1月上线后,Secret在美国苹果应用商店的排行榜上出现了火箭式的上升。但8月下旬开始,Secret的排名暴跌到了1500名开外。互联网数据分析公司ComScore已经停止了对Secret的追踪。有媒体报道称,Secret在美国谷歌的搜索排名也下跌到了下游水平。另外,负责Secret的本土公关负责人也选择离开了团队。

Secret在其他国家推出的当地语言版本也都出现了类似的走势,即:迅速上升-火爆-不温不火-少人问津。在巴西,巴西政府甚至以禁止网络欺凌为理由停止了Secret的展业。

值得一提的是,Secret在今年7月份获得了由Index Ventures和Redpoint Ventures领投的2500万美元B轮融资,估值达到1亿美元。但Secret在应用市场上一落千丈的势头却从8月中旬起一发不可收拾。这是暂时调整还是熊市降临?我们很想问各位投资人读者一个问题:大家如何评价这笔投资呢?

9月份,Secret团队推出了一款名为Ping的手机锁屏内容推送应用。从产品形态上来看,Ping和Secret没有显著的逻辑关系。这似乎也在一个侧面表明Secret的美国本土团队已经准备从熟人匿名社交方向上进行转向了。

B)乌鸦

乌鸦是图片+音频社交应用啪啪团队内部孵化出的准熟人匿名社交产品。乌鸦的创始人许朝军也是点点网、啪啪的创始人。许朝军在自主创业之前曾先后在Chinaren、搜狐、校内网、盛大公司担任重要技术及管理职务。

乌鸦于今年6月份上线。当时打出来的slogan是“上班黑同事,下课黑同学”。在产品形态上,乌鸦为注册用户提供了全国十万多家公司和大中小学的身份选项。用户可以选择进入某个特定的机构,在选定相应机构之后,看到的信息和发生交流的对象都是身处同一机构或者学校的人。许朝军当时对产品的定位是引导公司内部员工的匿名互黑和减压;为学生提供一个校园的匿名交流BBS环境。

从目前v2.2.0版本的产品来看,乌鸦已经变成了一款准实名的校园交友应用,产品形态出现了大幅变动。要求上传真实头像、要求选择所在学校和院系。

我们来看一下乌鸦目前的产品形态,v2.2.0版本分为四个大的区块:

首屏为“学校”,是真实大头像的用户列表;

第二屏是“聊天”,是IM功能的对话列表;

第三屏是发现,分为“匿名朋友圈”和“匿名点评好友”;

第四屏是“我的”,用于用户自己的账户管理。

产品链接:http://imwuya.com/

乌鸦目前的slogan也从最初的“上班黑同事,下课黑同学”变成了“附近的同学”。

限于篇幅,我们在此不对乌鸦目前产的品形态及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分析和评价。但显而易见的是,乌鸦目前的产品形态显然已经不再是最初的那个准熟人匿名社交了,而这种变化是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发生的。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单纯的从熟人/准熟人角度切入移动社交是非常值得商榷的模式。

探讨1. 熟人匿名社交的需求属性:是否可持续?有怎样的副作用?

我们认为,在心理需求维度上,熟人圈子的匿名社交主要满足了三类需求:无聊、好奇和不承担责任的攻击。

无聊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并不是熟人社交所特有的,因此我们不做深入讨论。

好奇这项心理需求可以在熟人社交平台上得到一定的满足。好奇心理可以分为主动型和被动型:

所谓主动型好奇是指,一个人通过主动探索特定类型的未知信息、寻找内在规律而产生满足感的心理。相关行为可能有探险、科学研究、行业研究等。主动型的好奇心理通常都是和兴趣倾向、经济导向相关的。;

所谓被动型好奇是指,一个人将自己置身于一个可能满足潜在隐秘欲望的环境下,期待有符合潜在欲望预期的信息出现,一旦相关信息出现则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满足感。相关行为可能有打听八卦、猜测、偷窥、意淫等等。由于被动型好奇大多都是与潜意识层面的需求相关的,因此这种心理需求都是非常隐蔽的、不与他人分享的。

熟人匿名社交机制就是一种可能让被动型好奇心理产生满足感的潜在机制。这一点也是大多数熟人匿名社交产品所瞄准的需求。

另外要提一句,主动型的好奇除了上述持续性的探索之外也可能包含了偶发性的探索,比如想要认识一个陌生人的需求。

不承担责任的攻击是由人类追求行为自由的心理倾向所决定的。从幼儿会毫不犹豫的攻击蚂蚁等小昆虫就可以见其端倪,成年人对其他同类的攻击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这种心理倾向的存在而得以产生一定程度的满足感。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心理需求是否是可持续的?它们有哪些天然的、不可避免的副作用呢?我们对被动型好奇和不承担责任的攻击两类需求来做一分析:

a)由于被动型好奇本身具备了被动属性及潜意识属性,因此这种心理一旦被提上心理需求的议事日程就会始终处于一种待机状态,始终在捕捉着相关私密信息的蛛丝马迹。这种等待、搜寻过程中的精力消耗、时间流逝构成了用户被动型好奇心获得满足感所必须付出的成本。如果用户在进行过满足感和成本之间的成本收益测算后觉得不划算,他可能就不会来玩第二次了。也就是说,对于很多人来说被动型好奇在客观上并不是一种可以长期高强度存在的心理需求。

另外,被动的奔跑一定比主动的奔跑更容易疲劳,这种被动的心理状态也许可以用“疲于奔命”来形容。因此,我们认为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在这种待机状态上所能维持的时间长度是十分值得商榷的。

b)不必承担责任的攻击性心理需求应该属于一种在特定外部条件得以满足时的偶发性需求。

在社会学维度上,熟人匿名社交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一种所谓的“准自然状态(quasi-state of nature)”。在纯粹的自然状态下,人与人之间互相不认识、不构成利害关系、没有管制机构的存在。可以想象,在这种状态下每个人都是每个人的猎物,所有人都是不安全的。因此,对安全的渴求是人们需要公众部门和政府出现的最迫切原因。

熟人匿名社交平台在将原有社交网络中的身份掩盖后,特定的交际圈(如公司的部门、校园的班级等)内部就会在平台上形成一种“准自然状态”的社会形态。在这种社会形态下,人和人之间互相不认识,没有管理机构,只存在线下利害关系(这也是我们把熟人匿名圈子称为“准自然状态”的原因)。由于存在着线下的利害关系,一些人就可能会在这种“准自然状态”的社会形态中对其他人展开攻击而不必负责任。

因此,熟人匿名社交应用在某些条件下有可能变成不必承担责任的人身攻击工具。尽管目前多款应用都禁止出现人名,但是在熟人匿名圈里用使用某种代号进行人身攻击或侮辱也是完全可行的。另外,一些匿名信类型的功能也减小了实施人身攻击的成本。客观的说,这种机制是有可能遭到政府管理部门查封的,这构成了熟人匿名社交长期展业的风险点之一。

探讨2. 关于通讯录列表:通讯录的隐私性和风险

我们在分析职场社交时对脉脉抓取用户通讯录做法的合理性进行过探讨。我们认为抓取用户通讯录的做法是有一定的信用和信息风险隐患的。由于熟人匿名社交离不开抓取用户通讯录这个步骤,因此这也可能构成未来业务开展的风险点之一。

最后要说明的是,为了保证看问题的全面性,我们在准备报告的过程中努力尝试着为熟人匿名社交功能找到合理的规模化社交应用场景和相关的用户价值。但时间和水平有限,我们暂时还没有发现大规模、长期可复用的社交应用场景。熟人匿名社交功能是否在某些工具性的方向上存在着一定的发展空间?我们目前还无法给出方向性的结论。

基本情况:

秘密(张昊版)是北京亿诺无限旗下的一款移动端陌生人匿名社交应用。秘密的产品原型来自于糗事百科团队在2007年上线的PC端产品。PC端的产品形态有些类似于web 2.0时期自媒体人和菜头运营的“树洞”博客。当时,会有不少读者把自己的故事发给和菜头让他以匿名的形式发表在树洞上接受大家的评论和建议。

秘密移动端早在2011年底就已经上线,糗百团队将秘密的运营权交给了现任CEO张昊。2012年,张昊治下的秘密从糗百独立出来并入驻创新工场

-创始人及团队

秘密创始人兼CEO张昊毕业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分校创业系。2011年底毕业回国后于2012年中加入糗事百科创业团队无薪实习。由于运营人手不足,糗百创始人王坚将秘密交给张昊进行运维和UI设计。在运营过程中,张昊对秘密越来越有感觉,王坚同意张昊独立组建团队探索秘密未来的方向。

秘密是一个不断学习的团队。张昊在独立创业初期比较缺乏行业的技术积累,但创新工场和糗百团队都比较看重他的个人潜力。通过这些背景资源和个人的不断努力,张昊独立搭建起了目前的秘密团队。目前秘密团队大约为15人,尚无合伙人。

-融资情况

获得创新工场200万元天使轮融资,目前在准备A轮融资。

-部分运营数据

秘密方面表示目前总装机用户为400万;用户留存率    40+%;活跃用户平均每日使用时长半小时;二三线城市17-25岁之间的用户比较多。

秘密目前的产品形态描述:

秘密目前的产品形态主要分为四个大的区块:

首屏为“首页”(展示了UGC的feed流,分为“推荐、最新、24小时、7天、30天”;首页顶部可以进入热门话题列表);

第二屏是“附近”(附近用户发布的UGC列表);

第三屏是“消息”(“我的消息”是异步feed流的动态通知;“我的私信”是和其他匿名用户之间的聊天记录,可以实现IM功能);

第四屏是“我的”,用于用户对应用的管理。

产品链接:http://mimi.me/

目前的产品定位和所满足的用户需求:匿名长文字内容社区+社交;长内容创作、消费以及互动

秘密目前的slogan是:“性感的匿名私密社区”。这表明除了匿名之外,秘密目前所注重的重点是平台UGC内容的调性。目前秘密UGC feed流中主要的内容类型集中于情感、两性、家庭方面的话题。

秘密UGC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其长度,通过多年的运营,秘密在自己的社区上形成了一种长篇倾诉的氛围。因此,秘密一直以来试图满足的用户需求都是集中在长篇内容的产生和消费上的。用秘密CEO张昊的话说,“大多数社交产品打的都是碎片时间,我们打的是被窝里的时间。”

产品开发策略:从长文字UGC社区向社交方向进行尝试;保持社区的严肃性;不加入图片

通常来讲,移动端社区的内容都不会特别长。因为移动端的产品设计都是从如何抓取用户碎片时间出发的。由于秘密是从PC端的树洞类社区演化出来的,因此秘密本身也保留了很多PC端的内容痕迹。也是由于这个原因,秘密团队顺势在移动端增强了长内容的社区调性。

长内容保证了秘密社区的严肃性,这是秘密比较突出的一个特点。为了保证文字内容的主导性,秘密有意不在社区加入图片,这一点是非常值得赞赏的。

2014年之前,秘密有意的阻断了用户之间互相留下联系方式的机制。在经过一些用户行为测试后,秘密发现用户的社交意愿还是比较强的,因此在2014年初为移动端加入了IM功能,试图为产品引入社交属性。

用户管理:

-冷启动阶段及用户获取:仍在不断摸索有效的方法

由于秘密是从PC端产品发展出来的,因此上线时本身就有一定的用户积累,没有刻意的做过冷启动。

陌生人匿名社交产品的特性决定了口碑传播的无效性。因此秘密也在不断尝试有效的推广机制,比如转发朋友圈、换量、向内容聚合类产品输出内容、与调频电台合作等等。

-用户社交关系构建:社交关系仍然较弱

目前秘密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构建还处于比较弱的阶段,原因有两个:

a)陌生人匿名社交机制要想建立起较强的社交关系本身是有难度的;

b)秘密强调的是社区UGC,对社交关系的构建仍处于摸索阶段。

瞄准的目标市场和后期发展形态:目前仍然不够清晰

从我们对秘密的理解看,秘密的立足点并不仅仅是陌生人和匿名者两个元素。秘密最大的差异点在于运营几年来所形成的社区氛围。长篇UGC是秘密最大的特点,但我们很难评价这是否可以构成秘密的竞争护城河。

我们目前还无法对秘密后期的发展形态做出较清晰的判断。

我们的一些探讨和建议:

探讨1. 关于长篇UGC:长篇UGC是否适合移动端?

秘密的长篇UGC很有特色,这个特点显著的把秘密与其他移动端陌生人匿名社交产品进行了区隔。但我们的疑问是,秘密所主打的这个点能否独力支撑起一款移动端(社交)产品?

长篇UGC在移动端是有价值的,因为用户有时候的确希望看看其他同类的情感、遭遇故事。但是问题来了,这种产品形态足以让一款移动端产品长期走下去吗?

PC端优质的长内容论坛有天涯、猫扑、凯迪社区或许还有豆瓣小组,这些平台的用户积累和内容积累显然要优于秘密。我们想问的问题是,这些PC端的优质论坛在移动端发展的如何呢?

我们从移动端本身的特质来审视一下这个问题。在目前的产品形态下,移动端和PC端最大的不同点之一就是移动端只能处理单任务,用户无法在手机屏幕上对两款不同的应用进行自由的切换,这就决定了用户在打开一款应用之前都会衡量一下自己的机会成本。长期而言,如果使用一款应用的机会成本远远超出了其所能为用户带来的收益,用户的打开意愿当然就不会很高了。如果用户对一款应用打开的意愿不足,这款应用很容易的就会被用户卸载掉。

这并不是因为PC端论坛的老用户喜新厌旧,这是由设备本身的使用特质所引发的自然而然的用户使用行为。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老用户在有随机阅读长篇UGC需求的时候还是倾向于到PC端去阅读。当然,平板作为移动端设备也是可以完成PC的功能的。但是,平板的数量是无法与手机相提并论的。

另外要提一句,在手机上读书是在用户进行过成本收益测算之后的目的性很强的用户行为,这和随机阅读长篇UGC内容是两种不同使用场景下的需求。

探讨2. 还是关于长篇UGC:长篇UGC是否足以撑起一款移动端的社交产品?

从秘密目前的产品形态而言,它更像是一个移动端的树洞或者情感论坛,带有极强的PC端匿名论坛痕迹。社交属性并不明显,我们暂时还很难把秘密看做是一款社交产品。

目前秘密的长篇UGC基本都是集中于两性、婚姻、情感类别的。这种社区调性作为一个吸引注意力的切入口是可以的。但正如我们在上个讨论中分析的那样,这个特点在移动端是远远无法形成持久竞争力的。

秘密团队或许应该对目前战术的合理性展开更为深入的评估,对未来的战略方向进行更长远的规划。将长篇UGC作为吸引用户的切入点或许是可行的,但一定要想明白未来的方向在哪里?社交?工具?垂直?长尾?无论是什么方向,用户需求的可规模性、持续性、高复用性以及需求的变异性才是一切战术和产品形态的基本出发点。

由于都是主打陌生人匿名社交,因此这几款产品在形态上都非常相似。我们先来对比一下几款产品的slongan和产品形态。

A)Whisper(耳语)

耳语是美国陌生人匿名社交Whisper的中国版。耳语的Slogan是:“耳边私语,遇见真实。”

耳语的产品形态可以理解为四个区块:

首屏为“首页”(展示了UGC的feed流,分为“热门、最新和附近”);

第二屏是“发现”(是运营团队编辑过的UGC合集列表);

第三屏是“消息”(“我的消息”是异步feed流的动态通知;“我的私信”是和其他匿名用户之间的聊天记录,可以实现IM功能);

第四屏是“我的”,用于用户对应用的自我管理。

产品链接:http://eryuapp.com/

耳语和秘密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UGC的表现形式。我们上面提到,秘密的UGC以篇幅较长的文字为主而耳语的UGC形式则是短文字+背景图片。用户在写下想要发布的文字后,系统后台会根据文字内容向用户推荐背景图。

B)微密

微密的slogan是:“最真实的邂逅”,但似乎又改用了“隐姓埋名更精彩”。

微密目前的产品形态主要分为五个大的区块:

首屏为“首页”(展示了UGC的feed流,分为“最新、最热和附近”);

第二屏是“密聊”(是和其他匿名用户之间的聊天记录及用户列表,可以实现IM功能);

第三屏是发布按钮,用于发布原创内容;

第四屏是“发现”(可以在搜索框里输入关键字和微密号);

第五屏是“我”,用于用户对的应用管理。

产品链接:http://www.wemi.mobi/

微密的UGC和耳语的形式极为相似,也采用了系统为文字推荐匹配背景图的做法。另外,微密帖子下的用户回复也都是搭配背景图的。

C)叽密

叽密(原“叽叽”)的slogan是:“最有趣的匿名朋友圈”。

叽密的产品形态可以理解为四个区块:

首屏为了UGC的feed流,分为“推荐、朋友圈和附近”;

第二屏是“发现”(是运营团队提供的话题分类列表,用户可以在相应的话题下发布帖子);

第三屏是“动态”(包括异步feed流的动态通知;与其他匿名用户之间的聊天记录,可以实现IM功能);

第四屏是用户对应用的自我管理的选项。

产品链接:http://www.jiji.ly/

除了陌生人模块,叽密也引入了抓取用户通讯录的朋友圈模块。在我们和叽密CEO钟明禄的交流过程中,他透露目前团队已经在酝酿转型中,准备在近期推出另一款全新的社交产品了。

通过对比,我们看到这些陌生人匿名社交产品的产品形态重合度非常大。核心功能无非就是UGC feed流+IM功能。目前能看到各款应用之间的不同点基本都体现在运营团队对UGC的编辑和归类上。我们想问的是,这些差异能够形成核心竞争力吗?

我们的一些探讨和建议:

探讨1.关于“陌生人+匿名”:偶发性需求是否足以撑起一款社交产品?

从我们观察到的陌生人匿名社交产品形态来看,基本上都采用了UGC feed流+IM工具的形式。那么,“陌生人+匿名”的形式是否足以支撑起一款社交产品?

从目前的产品形态看,纯粹的陌生人匿名社交所能满足的心理需求有三项:

a)无聊;

b)偶发性的分享需求;

c)偶发性的好奇。

无聊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并不会构成陌生人匿名社交的独特区隔。

所谓“偶发性的分享需求”是指,用户偶尔希望吐露一点自己的小秘密或者心事或者吐槽一下。我们很难想象会有大量的用户长期匿名发布个人秘密或者吐槽他人。

所谓“偶发性的好奇”是指,用户偶尔会想看看陌生人的秘密和小故事的好奇心。这种需求的偶发性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基本都是与自己不相干的人和信息,所以很少有人会整天想着看一下匿名的陌生人都说了一些什么秘密。

这样来看,无论是UGC的生产者还是UGC的消费者双方都是在偶发的刺激性因素下才可能来打开陌生人匿名社交应用的,甚至连下载安装的需求也是偶发的。

双向需求的偶发性导致了用户的使用频率一定是偏低的,因此,如何在抓取到一定数量的用户之后为他们提供更多的使用场景以满足他们更多的可复用需求就是非常关键的课题。但是从这类产品的自身定位和基因来看,我们还不清楚这有多大的可行性。

从构建社交网络关系的角度讲,这种低频、浅层互动的用户行为也是很难形成有质量的社交网络的。在偶发性需求驱动的平台上,用户所能获得的存在感和认同感满足度也是极为有限的,社交和互动的质量也是偏低的。陌生人匿名社交平台能否解决社交关系质量不高的问题?我们暂时还没有答案。

综上,我们认为,“陌生人+匿名”本身是一个比较单薄的社交维度。它本身并不足以支撑起一个社交平台。它只能作为一个补充性的功能或者切入社交平台的手段,是否能够找到后面的长期发展路径才是真正的关键。

看了这么多匿名社交产品,我们隐隐回忆起了当初千团大战时的惨烈。不同的是,团购市场在野蛮生长的初期的确是有不少人捞了一票的。匿名社交呢?我们不禁要问,市面上这么多的匿名社交产品真的有出路吗?

我们认为,做产品不应该只盯着它的形、不应该只是盯着它的功能,而是应该看到产品形态背后用户需求的规模化潜力、持久性、活跃性以及需求的变异性。这些是创业者必须在战略层面上完成的功课,我们对缺乏未来战略眼光的项目持保留态度。

我们看到,很多匿名社交领域的创业团队都是有激情、有技术沉淀、勇于坚持的,我们非常欣赏他们身上的这些特质。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真诚的建议那些心态足够开放的、有持续自我演进意愿的团队坦诚的对自己的战略方向、自身资源和试错成本做一下深入的评估,然后再决定是继续在匿名社交的道路上探索下去还是坚决转型到新的移动互联网方向上去。

最后需要提一句,大学生校园社交也可以看做是用户社会身份的一种,同时还兼具了匿名和实名共存的特质。但我们观察到,现有应用在具体切入大学校园社交时所采用的方式一种是工具、一种是LBS。因此,大学生校园相关的社交应用会留在本次系列报告的第三大部分里进行分析。

注1:本报告所引用公司相关数据均为公开或创始人口述数据,均未经核实程序验证,仅供参考。请勿作为准确数据引用。

注2:本报告所描述的产品形态均为截至2014年12月初时在应用渠道可公开下载的最后版本。

分页导航: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大使向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等辞行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大使向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等辞行

界面新闻
2024-03-29 08:42:26
民进党出来表态了,民进党作出重大的妥协!

民进党出来表态了,民进党作出重大的妥协!

杂谈天下式
2024-03-28 15:32:03
炸了!曹德旺突然宣布

炸了!曹德旺突然宣布

蓝色海边
2024-03-28 23:44:21
老公好勇猛啊!

老公好勇猛啊!

黄丽搞笑小能手
2024-03-29 12:29:47
汪小菲要继续当台湾女婿了!快被评论区笑死!

汪小菲要继续当台湾女婿了!快被评论区笑死!

乐观探历史
2024-03-29 13:35:28
惊掉下巴!深圳口岸一大早被挤爆!香港网友:第一次见到这么多人!

惊掉下巴!深圳口岸一大早被挤爆!香港网友:第一次见到这么多人!

港你知
2024-03-29 14:09:00
男生宿舍聊天记录有多“肉麻”,女同学开眼了:你们私下都这样吗

男生宿舍聊天记录有多“肉麻”,女同学开眼了:你们私下都这样吗

熙熙说教
2024-03-29 14:43:18
今天有一组数据把我吓到了:中国的职业主播数量已经有1508万人。

今天有一组数据把我吓到了:中国的职业主播数量已经有1508万人。

琼瑶史事
2024-03-29 00:19:21
首次访华就给下马威?中国当场撤走仪仗队:摆正态度,想好了再来

首次访华就给下马威?中国当场撤走仪仗队:摆正态度,想好了再来

环球Talk
2024-03-02 23:55:00
8个名额被预定!国足争0.5个:连过4关进世界杯,堪比意大利夺冠

8个名额被预定!国足争0.5个:连过4关进世界杯,堪比意大利夺冠

侃球熊弟
2024-03-29 10:03:20
炸裂!冉莹颖自曝大瓜,和老公邹市明已分房3年,网友评论炸锅了

炸裂!冉莹颖自曝大瓜,和老公邹市明已分房3年,网友评论炸锅了

琪琪侃娱
2024-03-29 08:11:09
8强争夺战开打,女乒晚上2场硬仗引人关注!1场与中国女乒有关

8强争夺战开打,女乒晚上2场硬仗引人关注!1场与中国女乒有关

星夜明瞳
2024-03-29 14:24:28
楼市又传消息!一线城市,宣布了!

楼市又传消息!一线城市,宣布了!

资本百科
2024-03-29 01:45:03
受贿超1200万元,中国足协原副主席李毓毅受审

受贿超1200万元,中国足协原副主席李毓毅受审

新京报
2024-03-29 15:09:32
火箭队魔鬼赛程来临!未来10战,7个对手胜率超5成,战爵士必争胜

火箭队魔鬼赛程来临!未来10战,7个对手胜率超5成,战爵士必争胜

熊哥爱篮球
2024-03-29 17:51:18
乌龙指吗?1分钟拉涨停让2.4万股东一脸茫然,中信证券在列!

乌龙指吗?1分钟拉涨停让2.4万股东一脸茫然,中信证券在列!

资本百科
2024-03-29 01:45:03
190颗导弹,700枚炸弹像雨点般落下,重创基辅,波兰准将被炸身亡

190颗导弹,700枚炸弹像雨点般落下,重创基辅,波兰准将被炸身亡

谷火平
2024-03-28 13:11:36
杨瀚森一战创8纪录比肩姚明:NBA选秀报名仅剩29天 52-21顺位徘徊

杨瀚森一战创8纪录比肩姚明:NBA选秀报名仅剩29天 52-21顺位徘徊

颜小白的篮球梦
2024-03-29 09:33:48
当红歌手被曝已有俩娃?工作室紧急回应!

当红歌手被曝已有俩娃?工作室紧急回应!

鲁中晨报
2024-03-28 14:29:06
拜登、奥巴马、克林顿联手砍下美国政治筹款纪录 特朗普筹划反击

拜登、奥巴马、克林顿联手砍下美国政治筹款纪录 特朗普筹划反击

财联社
2024-03-29 00:45:16
2024-03-29 18:04:49

科技要闻

雷军:我们是卷王,建议BBA车主感受下时代

头条要闻

奥巴马和克林顿露面支持拜登 特朗普方称要搞场更大的

头条要闻

奥巴马和克林顿露面支持拜登 特朗普方称要搞场更大的

体育要闻

拒绝为国出战,他是足坛"天选打工人"

娱乐要闻

胡夏被曝有孩子!工作室火速辟谣

财经要闻

张维迎:如何正确理解企业家精神?

汽车要闻

找回久违的开怀大笑 试驾小米SU7 Max

态度原创

艺术
旅游
游戏
手机
家居

艺术要闻

艺术开卷|从闺阁、庭院到郊野,古画中的女性生活空间

旅游要闻

赏花不止于“春” 农文旅融合助力乡村

《尸体派对2:黑暗扭曲》今年秋季登陆PS4、NS和PC

手机要闻

华为三折叠屏手机专利公布,此前消息称最快今年 Q2 面世

家居要闻

弧岛栖居,极致温柔奶油底色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
×